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公司 > 正文

“高通门”背后三道红线:安全、垄断、腐败

时间:2014-08-04 09:19:07 来源: 评论:0 点击:

  高通被放在反垄断的烤箱上了,很多人正在为此争执不休。联系到近来一系列的争端,到底是什么原因?因为奥巴马重返亚太的政治因素,因为中美产业日益增强的经济对抗,因为它们确实有不为人知的小辫子,还是兼而有之?

  曾经蜜月生而不纯

  其实,中国市场之于高通,曾经简直是亲人。十几年前的2G时代,全球电信市场是美欧争霸,高通代表的美国主导CDMA标准,在全球都难有兜售之处,美国有完败之势。据悉,依据WTO谈判里中美利益的媾和,中国联通横空建设了一张巨大的CDMA网络,此后顺风顺水,几乎成为了高通崛起的标志,美国主导的CDMA也得以与欧洲主导的GSM抗衡。在美欧的天平上,中国市场的加入让原本占据绝对优势的欧洲标准不再绝对领先。

  略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是市场换技术的经典!用中国市场+美国技术抗衡欧洲,美国人得到市场,中国人得到WTO的部分利益,欧洲人得到……失落。一次以市场为核心的政治交换,换来的是一个技术的崛起。

  在接下来的3G的竞争中,WCDMA成为主流,它拥有欧洲、日本和美国三重血统,而这个"CDMA"的尾巴意味着高通拥有的CDMA基础专利,虽然美国主导的CDMA2000没有成为主流,但是,此后的天平逐步向美国人倾斜。当然,中国在当时也把弱小到惨不忍睹的TD-SCDMA纳入到电信国际秩序的一角。直到今天,高通来自于中国的收入已经占据全球的约五成——这不算什么,中国的手机产量很高,还有中兴、华为两大电信企业,都是高通芯片的采购大户。

  可以说,这个复杂的棋盘上,从始至终利益都是暧昧的,是国际象棋、象棋还是桥牌根本分不了那么清楚,后面我们还将看到,这种复杂的利益关系也投射到今天的若干事件中。

  专利为刃狼性竞争

  高通当然是极为高明的玩家,它不仅战胜了欧洲、日本的对手,也扫荡了美国本土的对手。德州仪器、英伟达、Marvell、飞思卡尔等一大波手机芯片厂商都先后退出,或者即将退出这个市场。只有中国台湾的联发科能与之抗衡,Intel都只能勉力支持,展讯、海思等大陆厂商只有极小的市场份额,它在LTE市场上的份额更是超过94%,市场竞争的天平已经严重倾斜。

  随着4G时代的到来和TDD LTE的成熟,展讯、海思、瑞芯微们的崛起,还是让中国自身的利益天平发生了动摇,需要重新审视日益强大到垄断性的高通,倾斜的市场天平是否需要纠偏?要取决于高通是否是垄断。

  高通当然拥有强大的研发实力,但是,专利是其重要的手段。从2013年Q3数据看,高通的专利收入超过高通收入的大约四分之一,如果去掉专利收入,高通的利润率将从32%左右下降到5%-6%。但是,这不代表一定是垄断,独家专利就有权收费,这是市场规则。

  但是,专利市场也是一个江湖。比如,根据欧洲专利局ESTI2013年发布的数据,LTE核心专利拥有量上,高通占据14%、InterDigital两家专利经营公司分别拥有13%和10%,诺基亚(9%)、三星(9%)、爱立信(8%)、华为(8%)、中兴(7%)各有部分专利。

  这种格局下,就形成了四种生态:第一种,InterDigital纯粹的专利倒卖公司,收集各种私人、高校的专利向企业收费,一旦不从就不断诉讼;第二种,中兴、华为、爱立信等公司都有别人绕不过的专利,但是必须互相之间进行交叉授权才能开展业务,专利多、质量高的公司有少量盈余;第三种,高通,这种公司自己不做硬件产品,也有别人绕不过的专利,但是它不会对这些专利交叉授权,收专利费、制造芯片两不误;第四种,没有在列表中的很多小公司,一面给高通必须缴纳部分专利费,一面主要在亚非拉、中国等市场销售,这些地方法律不健全、诉讼缓慢,它们往往不给爱立信、中兴、华为等缴纳专利费。比如,联想要收购MOTO手机业务部分原因也是为了专利布局,利于其国际化。

  可见,高通的玩法不同于一般的专利流氓公司、也不同于多数的芯片公司、设备和手机公司,而是一种特别特殊的手段,有技术、法律和政策的多种支撑。这种竞争对下游压力已然不低,比如3G产品都要给高通缴纳大约5%的专利费;但是,更大的是对于芯片厂商的压制,它们也必须从高通得到专利授权,这导致其成本要比高通大得多。本来高通在芯片市场就占据优势,一旦对手迫近,高通就对低端产品大幅降价,竞品因为有高额的专利费很难与之抗衡。

  这,也就具备了垄断的特质,主要不在于针对下游的盘剥,而在于针对竞品的打压。

  三条红线和两个想象

  放眼望去,其实,高通不是特例。

  安全、垄断、腐败正在成为中国政府面向外企的三条红线,针对国内企业则主打安全和腐败。因为安全是国家的底线,自然也是问题的下限,是最先掀起的风暴,主要对象就是IOE(IBM、Oracle、EMC);而腐败问题众望所归,可以说是“中线”,外企从医药行业入手,葛兰素史克、诺华等成为主要对象,而国企从石油系统、金融系统入手;现在,则是反垄断“上线”,高通、豪车市场(主要是豪华车的配件价格垄断)成为重点。

  具体到IT产业,在政府和企业市场轰轰烈烈的去IOE之后,现在又轮到了消费市场,苹果、微软、高通们先后遇到了中国的调查,相比之下,Google几年前卷铺盖回家可以算是领先一步。除了这七家,美国IT的十大金刚当中,Intel暂且独善其身,Facebook暂时无缘中国,亚马逊中国的不温不火,也就谈不上垄断。

  那么,除了安全、反腐、反垄断三条红线之外,是否还有其它原因呢?没人有确切答案,但是,你有权想象一下:

  比如,礼尚往来。美国也一直针对中国各种安全调查,华为、中兴的系统设备多次被美国以安全为由拒之门外;最近,美国政府部门又禁用二者手机产品,中国的去IOE有部分“礼尚往来”的意思;而在垄断“上限”方面,则是纯粹的贸易范畴,美国针对中国的除了反倾销之外、还有贸易救济,中国除了祭出烦垄断大旗办法有限。

  比如,产业竞争。美国IT产业统治着全球,这种统治力远超石油、医药和军工等产业。在全球前十大IT公司当中——无论从营收、利润,还是市值哪个角度说,美国都具有压倒性优势,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被称为IT业的四大制高点。这时候,中国自己的芯片产业可能成为第一个有望突围的领域。

  规则有边界,想象由你,没人能回答。

相关热词搜索:红线 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