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长期关注财经新闻的读者可能会发现,前几个月很常见的“人民币贬值”的新闻,最近好像不常看到了。
的确,在中国央行的干预下,无论是人民币兑美元计算还是按贸易加权计算,总体上人民币的走势平稳了许多,再无大起大落。这让不少投资者也大松一口气。想想李克强总理曾反复提到过的,“人民币没有持续贬值的基础。”,心里是否不禁踏实了许多?又再次对手上的“毛爷爷”充满了信心?
对此,马甲袋金融研究员Allium忍不住要对这样的想法泼上一盆冷水。Allium认为,十一过后,人民币将面临更大的贬值压力。因为,十一不仅是祖国母亲的生日,还是人民币正式成为SDR(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的成员的日子。
SDR是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配给会员国的一种使用资金的权利。简单来说,加入SDR后,人民币将被认可为“可自由使用的货币”,无论是外国人想要持有人民币,还是想兑换人民币都将变得更为方便。这也将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
但是问题也将随之出现。马甲袋金融Allium指出,当人民币能被更自由地兑换的时候,央行想要凭借一己之力支撑人民币将变得越发艰难,因为我们的人民币明显被高估了。
从数据“M2/GDP”上来看,近几年人民币一直处于“超发”的状态。也就是说,我们的货币发行速度要超过我们的货币需求增长的速度。比如,我们只产生了1元钱的GDP(国内生产总值),但我们却引发了2元钱人民币,那多出来的1元就是我们所说的“超发”部分。
早在今年3月,我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就突破了百万亿元大关,达到了惊人的103.61万元。但我们都知道,自2016年以来,中国经济其实是不景气的,根本“用不完”那么多钱,但国家既不希望人民币贬值,也不希望看到通货膨胀。那么这些生产出来,但没有被“消化”的钱要怎么办呢?好在,以前人民币没有国际化,我国央行自己能说了算,大手一挥便将他们引向房地产市场。所以我们才能明显感觉到今年房价的突飞猛进。
可是随着人民币成为SDR的成员之一,越来越国际化,央行对人民币的控制力将减弱。在人民币不断“超发”的背景下,贬值压力也在所难免。设想,如果一国政府不断地印刷货币,但货币却不贬值,理论上岂不是可以通过这方法买下整个世界?这当然不合理,也是不可能的。
那么面对即将到来的人民币贬值,我们普通老百姓能做什么呢?
马甲袋金融研究员Allium建议,大家首先考虑的是将人民币兑换为其他稳健币种,如美元、日元等,尽量减少持有人民币资产。但是要注意,由于我国外汇政策的限制,每人每年结汇金额为5万美金。超出5万美金的部分,大家可以考虑通过投资理财,通过投资收益来对抗贬值。以去年为例,2015年,人民币贬值6%左右,但如果你在马甲袋金融平台上投资合适的理财产品,那收益将足以填平货币贬值所带来的资产流失。
未来,我们可能会经历一轮不小的人民贬值。但货币贬值是渐进性的,并不会经历短时间内暴跌等极端情形。因此,我们也不必太过惊慌。只要合理地进行资产配置,便可以牢牢守住我们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