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众对《深夜食堂》的批评主要集中在:
一是完全照抄日版。虽然买下了日版电视剧的版权,不能称之为严格意义上的抄袭,但是国产版《深夜食堂》的借鉴痕迹实在太明显:从黄磊脸上的刀疤、墙上挂的菜单到做的章鱼肠,甚至电视剧的开场白都一模一样:编剧简直不能更懒。
二是表演浮夸。这个锅不需要黄磊来背,但是快乐家族的吴昕难辞其咎:她和其他几位演员饰演的泡面三姐妹,完全是一种咋呼多动的综艺状态在演出,再加上恐怖的妆化和单薄的人物设定,简直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和日版相比,国产的演员要低一个等级。
三是广告植入生硬。这大概是拿下2.3分最大的原因:黄磊用整整两集的时间给吴昕们做了老坛酸菜面,尤其令人震惊的是,这碗面的制作是用桶装面+调料包完成的!一部以美食著称的电视剧居然花90分钟去打方便面的广告,这是对观众的侮辱。相比之下,日版哪怕布景简陋、画面陈旧,绝没有这种丧心病狂的植入设定。


但是重新考察这部电视剧,它根本的原因是——不接地气,水土不服。以第一集的泡面三姐妹故事为例,且不论黄磊的深夜食堂造型完全是日本风格,一个大龄姑娘深夜出门只为吃一碗泡面,这在现实生活中是零可能的情节。这个情节失真,观众的情绪自然会转嫁到被宣传的商品上。同样的道理,把肠子切成“章鱼状”、吃“鱼松饭”,根本不是中国大部分地区的人们会说出的口头语,这种强行照搬日本文化带来的隔阂,必然无法在中国观众心中产生共鸣,所谓的“暖心治愈”的特质,则完全无法体现。

引进国外先进的IP作品并不丢人,优质文化输入有时候有利于我们自身文化的成长。《中国好声音》《爱情公寓》这些作品本身也实现了它的娱乐功能。但最害怕的是《深夜食堂》这种照抄式懒惰,只有一点点语言的汉化,成为一个劣质的复制品。如果只是一个复制品,对于喜爱原作品的受众而言,他们不会买单;对于不知道原作品的新受众而言,评价的起点则是剧本身。如此一来,2.3分的尴尬自然就是一种失望的发泄。
国产《深夜食堂》有好的IP、好的平台、足够多的演员和足够优秀的宣传,唯独缺少用心的内容制作。在观众视野越发宽广、口味日趋挑剔的现在,除了用心创作之外,没有其他法宝能够赢得他们的欢心。2.3分的《深夜食堂》是一次现象,也应该当作观众群体对影视全行业的一次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