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2013年的野蛮生长,在2014年上半年,互联网金融依旧热度不减。在前期的市场启蒙完成之后,有更多的资本和机构涌入了这一行业。原本草根出身的P2P开始变得“有背景”,原本火热的互联网理财渐渐降温,第三方支付在与监管博弈的过程中寻找新的市场……回顾上半年,互联网金融似乎换下了野蛮人的装束,走向正轨。
P2P受宠?
尽管媒体上还不时会有P2P与“跑路”等字眼一起出现,资本与机构入场的热情却是毋庸置疑。一边“出事”,一边“造势”的情景在上半年变得更为普遍。
由网贷之家发布的《2014中国网络借贷行业上半年报》显示,截至2014年上半年,全国共有1184家P2P平台,上半年的成交量为818.37亿元。
数据同时显示,今年前6个月,共有55家平台出现跑路、提现困难或运营不善而关闭。
相比于去年因“倒闭潮”频发的负面消息,今年上半年,银行与国资背景机构的入场被认为有利于提升行业整体的规范。
继招商银行的小企业e家之后,包商银行6月上线平台“小马Bank”,推出了债权产品“千里马”;华夏银行也在6月对外表态正在搭建P2P平台。
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不甘示弱。方正证券在5月发布公告称,将联合顺网科技搭建P2P平台,几乎在同时,中信基金成立的类P2P平台“中腾信”开始在上海低调运作。
而除了平安集团旗下的陆金所和国开金融旗下的开鑫贷,国资背景的平台也在增多。5月陕西金融控股集团独资的金开贷上线,6月安徽省供销社旗下的德众金融上线。
在北京,由海淀国投公司及第三方支付机构海科融通共同出资的P2P平台“众信金融”也即将在近期上线,其APP客户端已先行推出。
众信金融总经理孟立新向本报记者表示,该平台项目将专注于环保和新能源行业,采取垂直模式,差异化经营,并引入国有融资性担保公司提供全额担保。
“国企信用背书无疑会增加投资人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另外我们作为国企,做事心态会更稳定,不会片面追求短期利益,更着眼于长期稳定发展。”针对国资背景的优势,众信金融首席运营官谭阳这样回应。
机构纷纷布局,资本也在酝酿。
自人人贷在年初完成高达1.3亿美元的A轮融资之后,爱投资、积木盒子、微贷网、理财范、拾财贷等平台的融资接连不断,而拍拍贷和有利网更是分别在4月和6月先行完成B轮融资。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完成投融资的P2P平台超过10家,相关的金融垂直搜索平台或行业门户网站的投融资事件也不在少数。7月15日,投哪网获得广发证券全资子公司广发信德的亿元战略投资,实现券商的又一布局。
与早期打着草根旗号的创业者相比,现在的P2P看起来似乎成为一场“豪门盛宴”。公平的是,这些新进者们同样要遭遇政策和市场的考验。
“宝宝”理财遇冷?
去年扛起互联网金融大旗的“宝宝”理财近来有些失落。
春节之后,互联网理财产品收益持续走低,眼看7日年化预期收益率在3月跌破6%,5月跌破5%。现在余额宝已率先跌到了4.2%附近,“破4”似乎近在眼前。
“余额宝已经基本上做到极致了。”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吴晓灵在6月底的一次论坛上这样表示。“传统金融机构掌握着非常健全的支付结算系统和几亿的客户账户,在网上销售金融产品应该说是有强大的竞争优势的。”她说。
随着货币市场的走弱和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最初以高收益作噱头的“宝宝”理财正在失去它最大的优势。但对于刚刚完成市场启蒙的余额理财来说,跑马圈地才刚刚开始。
在年初微信理财通、苏宁零钱宝上线之后,3月的京东小金库,4月的新浪微财富,5月的电信添益宝,6月中国联通、百度、富国基金共同推出的“沃百富”……上半年间,包括电商、门户网站、通信运营商等机构扎堆抢位,余额理财可谓是深入人心。
但是不拼收益了,拼什么?
“围绕余额宝的新消费场景的开辟,将成为余额宝下一阶段产品创新的重头戏。”7月发布的《余额宝运行一周年数据报告》中这样写道。
除了高收益,宝类产品的优势当属支付的便利性。用户在享受收益的同时,可以网上支付、可以自动买彩票、可以自动还信用卡、可以“0元购机”……各机构都在想方设法将支付场景与自身服务嫁接。
甚至可以说,余额理财作为基础性需要今后可能不会那么受重视,支付场景的开发才将是真正的“看点”。电商平台的生态圈,O2O的场景挖掘……余额理财的背后,各机构都有自己的一盘棋。
监管“磨合期”
围绕互联网金融,监管是永恒的话题。虽然去年已经有过多次调研与座谈,上半年时监管出台并无加速的迹象。
自从3月底互联网金融的几项主要业务形式实现监管归口,市场便翘首等待细则的发布。一些监管层人士的发言也被再三解读,以期获得一些端倪。
在7月的一次公开论坛上,银监会创新监管部主任王岩岫表示,P2P要定位为信息中介,并提到行业要设立准入门槛,不得以归集资金设立资金池,建立明确的平台收费机制,进行充分信息披露和对投资人进行风险评估等几方面意见。
7月15日有消息称,关于P2P的监管方案已经基本确定,目前已到银监会、人民银行和工信部会签环节,预计将在8月份出台。消息尚未进一步证实。
一些P2P平台负责人表示,他们是求监管而不可得。但在第三方支付行业,上半年围绕监管却有颇多争论。
3月14日一封发往央行杭州中心的《关于暂停支付宝公司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等业务意见的函》流出。3月15日,央行下发的《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和《手机支付业务发展指导意见》征求草案又引发热议。
围绕央行、银联与第三方支付间的种种猜想不绝,争议延续数日,愈演愈烈,以至身处被动的央行在3月19日与部分中央媒体进行小型座谈,并在24日以回应新华社采访的形式对争议焦点逐一回应,重申鼓励互联网金融发展创新“没有变,也不会变”,只是“要把失误可能引发的风险控制在可预期、可承受的范围内”。
无论对这些走得更快、“声音”更大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还是以风险管理为一贯思维的监管机构,如何在避免误导公众情绪的前提下进行有效沟通,势必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