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观点 > 正文

未来的IT:软硬通吃才是王道

时间:2014-07-23 09:08:21 来源: 评论:0 点击:

  10年前,美国知名科技作家尼古拉斯·卡尔曾经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一篇题为《IT不再重要》(IT doesn't Matter)的文章。他在文章中称,一批早年间最早使用IT技术的先行者所建立的优势和竞争力,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而烟消云散。这就像当年蒸汽机、电等的发明一样,随着一步步进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而成为了一种基本的“必需品”。卡尔还预言了云计算的未来,指出计算能力将来就像人们使用自来水一样变得方便而廉价。

  10年后,这篇当年曾经引发了业界巨大争论的文章似乎已经准确预言了今天的业界:IBM、微软等都正在经历大幅裁员,低头玩手机已经成为一种生活场景,从当年的B2B、ERP,再到今天的云计算和大数据,新鲜时髦的概念越来越少,而曾经火爆一时的公司如黑莓、诺基亚、戴尔等都已经命悬一线。IT不仅不再重要,而且越来越不重要,而像苹果这样的软硬通吃的平台型公司则迎来了“第二春”。

  别忘了,1981年第一台个人电脑的成功发布恰恰是“软硬分离”的产物:IBM提供硬件、英特尔提供芯片,微软提供软件。在随后引爆的IT技术创新潮流中,一个横向分工越来越细密的产业链似乎为产业繁荣提供了重要的契机,从芯片、操作系统、硬件到SAP的数据库、戴尔的最短供应链和按需定制,再到黑莓的电子邮件和安全性,以及诺基亚的炫酷外型。可是到今天,当年这些英雄都已经风流不再,因为工业界的游戏规则又发生了剧变。

  在笔者看来,以上世纪80年代初为发轫期,IT工业的创新流变粗略呈现出三个阶段型性特征:即1981年个人电脑出现到1994年雅虎诞生的“传统IT”模式;1995年至2007年iPhone惊艳面世的“互联网”模式;以及2007年后以移动互联网大行其道的“云服务”模式。当然这种不同阶段划分的时间点只具有标志性,毕竟所有的技术创新既有传统技术的延续,也有新的产业理念之变迁,而每个阶段出现的革命性产品都具有标杆意义。

  “传统IT”模式的最大特征就是这一时期IT产品的快速迭代。这一迭代就像是一波又一波的技术浪潮,也意味用户为不断升级的产品进行投资,从办公自动化到物流、信息流、现金流的效率提升,而微软的Windows产品和英特尔的摩尔定律都是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工业成果,其负面效果就是用户在不停的技术升级和IT投入之后,也不可避免带来了技术资源冗余和投资浪费。

  接下来的“互联网”模式其最大特征是商业模式的快速迭代,从最初的门户、搜索引擎、电子商务、社交网站、团购到众筹等等,江山代有才人,更替速度越来越快,从“信息的互联网”到“人的互联网”,再到“万物互联的互联网”,每一波新兴的商业模式都会催生新的明星宠儿,过不了多久,又开始迅速变得暗淡无光。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雅虎和Facebook这样的“昨日黄花”,雅虎因为不停涂抹的“花生酱”战略已经显得老态龙钟,而Facebook的昔日明星在追赶移动互联网过程中也是步履蹒跚而呼哧带喘。这一模式的负面性就是概念性潮流太多,各领风骚三五年,一些公司如GroupOn、人人等刚上市就显得后劲不足。

  相比于前面两种模式,“云服务”模式的特点是用户体验的快速迭代。云计算颠覆了传统计算机工业的服务方式,将完全同质化、规模化复制的工业经济逻辑改写成了个性化、可以按需定制的体验经济逻辑,这其中,如何迎合用户需求和口味的变化成为技术服务提供商最大的考验,正是在这一点上,一大批曾经领先的传统IT公司如IBM、微软等显得准备不足而不得不选择了战略性“撤退”,而为数不少的互联网公司也因为忽略用户体验最终不得不关门大吉,或者退市。国内的中华网、TOM、分众、巨人,或一蹶不振,或从资本市场退市。这其中最大的赢家就是苹果,苹果的“软硬通吃”背后,完全基于用户体验而设计,iPhone手机这样的划时代产品更是重新定义了手机,与其说是一部手机,还不如说是为移动互联网设计的一个时尚美观的玩具终端。相比而言,如果谷歌不能在搜索领域以外的领域有所突破,那么现在的雅虎就是10年后的谷歌。

  从IT越来越不重要,到软硬通吃成为王道,揭示了IT工业创新潮流的内在轨迹和脉络,而无论是关注产品迭代的“传统IT”模式,还是聚焦商业模式迭代的“互联网”模式,以及推崇“用户体验”迭代的“云服务”模式,则是在提醒人们注意到鼠标+水泥的融合速度正在加速——某种意义上而言,在信息技术狂飙突进的过去30多年里,IT互联网技术作为“触媒”的媒介效应曾经被放大过,如今在和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中只会变得更加波澜不惊,即所谓的“静水流深”,而这将是一个润物无声的新的时代正在到来的先兆。

相关热词搜索:软硬 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