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思想主要凝结在其弟子编纂的《论语》一书中。作为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论语》自西汉成书以来,两千多年里被郑玄、何晏、皇侃、朱熹、康有为、程树德、钱穆等大师不断注疏,已经蔚为大观。当代掀起的国学热中,《论语》魅力不减,诸如《论语新解》、《论语别裁》、《论语诠解》、《论语今读》等白话文译注作品层出不穷、百花齐放。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崔锁江博士的《〈论语〉的整体结构新解》重磅推出,该书共计40余万字,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发行。他裁汰百家注解,融合了儒释道、中西方各种智慧,以“整体结构”的新颖思维诠释《论语》。这是继《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著出版后,崔锁江撰写的又一学术专著。该书以流畅的文笔、激扬的文字、别致的思路,驾驭了学术化与通俗化两大维度,避免了通俗无学术、学术不通俗的弊病,在滋润心灵、品味人生的同时,形成了理论化、逻辑化的思想体系。崔锁江认为,《论语》研究既不能欺罔古人、削足适履,也不能贻害后学、糟蹋经典。
“编纂语境”窥探《论语》整体结构
2500多年来,作为儒家最基本经典、语录体的“鼻祖”,《论语》的整体结构和思想体系却并没有形成通识定论。历代经学大师略论若干篇大意,学者专攻章句,未形成系统研究。因此,在世人眼中,《论语》只是孔门言行语录的杂乱凑泊,而并不是体系化的编纂。
南怀瑾先生较早认为《论语》存在整体结构。此后,杨朝明先生概说了各篇主题,大批学者也从不同角度探析了《论语》篇主题、篇序与整体结构。在这种背景下,崔锁江基于中国哲学阅读语境,通过对章句的强力诠释,提炼出了现代引申义,并以此构建了一个《论语》文本的整体结构。该书揭示了《论语》编纂成书过程中包含整体结构这一重大秘密。孔门弟子面对数以百千的孔子言行语录,必然要按一定主题分类划篇、编辑整理、择优汰劣,最终形成内圣外王的思想体系。值得注意的是,《论语》中有若干章句与孔子无关,编纂者直接出场的意味非常明显。编纂者虽然力求保持原始义,但仍修饰、提炼了孔子思想。《论语》整体结构更多体现了编纂者的巧妙构思。
庖丁解牛式“依篇解经”
从古典经学分为经、传、记三个层次来看,《论语》的译注作品都有原文、考辨与新解三种最基本的形式。原文相当于经,考辨相当于,新解相当于记。单纯的白话文直译容易减杀原始语境,容易丧失概念的哲学意蕴。所以,崔锁江在撰写本书时,并没有进行直译,而更注重引申义。这是他得以发现《论语》整体结构的重要线索。
崔锁江在本书中,采用庖丁解牛的方式,分析《论语》的整体结构。在体例上分为概说、分节、考辨和新解四大部分。首先,把《论语》二十篇的主题分别概括为:学习、工作、制度、仁者、教育、做事、道论、君德、心性、气象、人才、仁政、君道、臣道、绅道、权臣、小人、隐士、学统、道统。其次,把每一篇的章句划分为若干小节,每一节都有一个分主题用于支撑篇主题。再次,考辨了每一章句的岐解后,形成较为妥帖的真实义。最后,提出符合现代应用的新解。总之,把《论语》的每篇每章都统合起来,形成了内圣外王的整体结构。这一诠释方法不同于以往经学家“就章注疏”的旧窠臼,更符合“一以贯之”的思想宗旨。
开拓中国古典典籍研究新价值
崔锁江运用创新思维,对《论语》整体结构重新解读,其研究方法和结论观点都非常新颖,具有可持续的学术潜力。此书通过中国哲学与现代学术所造成的阅读语境提供探析原始语境和编纂语境的可能性,开辟了一种全新的中国古代典籍研究方法。该方法在论语学史上也具有一定的突破性。但这种方法是否具有涵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的学术生命力,值得学界人士探讨、思考。书中提出的《论语》整体结构与新解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一种尝试,有利于对中国古典典籍研究新价值的开拓。
上编:内圣学 | 下编:外王学 |
学而第一——为学 为政第二——工作 八佾第三——礼制 里仁第四——仁者 公冶长第五——教育 雍也第六——做事 述而第七——道论 泰伯第八——君德 子罕第九——心性 乡党第十——气象 |
先进第十一——人才 颜渊第十二——仁学 子路第十三——君道 宪问第十四——臣道 卫灵公第十五——绅道 季氏第十六——权臣 阳货第十七——小人 微子第十八——隐士 子张第十九——学统 尧曰第二十——政统 |
论语上下二十篇,汉宋渺茫到时贤。半部论语治天下,试看今朝谁能言?
四书集注八百年,居敬穷理得真荃,阳明悟道龙场驿,方解夫子道与玄。
一以贯之成大观,来龙去脉说本源,内圣外王是一体,为学为政君子禅。
两千年来有流传,遍注群经也枉然,无极真空生妙有,尽心知性与知天。
忧道不忧贫中餐,删定六经转弥坚,修齐治平非易事,不见经传载危言。
克己立人寄百年,诲人不倦为希贤,我日三省吾身矣,克己复礼归仁焉。
天真懵懂一少年,敢学楚狂来问难。天何言哉子不语,常道无名法自然。
觉悟大事有因缘,保任良知未化前,别猜隐喻显密意,春华秋实漫关山。
过涉灭顶秋水残,望洋兴叹子在川,饱食终日空记忆,无所用心失语焉。
舍之则藏汝有是,用之则行吾道宽,英雄得言需尽意,才子笑傲做笔谈。
演易春秋思说难,潜龙勿用奈何天,章句义理已往矣,实学疑古考据诠。
周公再复烹小鲜,读罢方觉无门关,六爻发挥无余蕴,神妙万物在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