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中国非遗城市论坛·一城一地一非遗在京举行

时间:2017-09-11 16:29:21 来源:消费日报 评论:0 点击:

    近日,由经济日报社(集团)《经济》杂志社中国文化金融研究院主办,中经翰苑(北京)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中实传承(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文化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和北京市文化创新工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承办,华夏未来传承(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限公司、VIVA无线新媒体、陕西省铜川市观唐陶瓷有限公司、河南廷怀窑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省恩施聚硒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主题为“中国非遗城市论坛·一城一地一非遗”在北京圆满举行。

 

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会长耿莹,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经济日报社原社长徐如俊,国务院稽察特派员、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马忠智,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原常委、宣传部部长、原国家公务员局副局长杨春光,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中央外宣办、国务院新闻办原秘书长冯希望,《经济》杂志社社长陈志强,新华社中国金融电视台台长李永升,河南省科协原党组书记、主席李建中,河南省开封市副市长孙晓红,安徽省安庆市政协副主席洪爱敏,中经翰苑(北京)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琬姝,《经济》·中国文化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执中,民生证券副总裁管清友,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VIVA无限新媒体创始人韩颖,非物质文化遗产汝瓷传承人李廷怀等嘉宾出席了该论坛,汇聚了全国各地非遗保护传承机构、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民生证券、IDG资本、赫美集团、达晨创投等相关领域嘉宾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近300人。

       非遗为根,国家级非遗运营平台肩负使命

       论坛首先由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会长耿莹致辞,她从“茶”字为切入口,解释了文化的意义以及如何把非遗融入生活中。从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这些年做的事情她认为我国的非遗工作做了这么多年,现在队伍越来越壮大了,人们对保护和传承非遗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并且在不断提高。当下,如何给全国14亿人增加文化自信,怎样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至关重要。

       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原常委、宣传部部长、原国家公务员局副局长杨春光表示非遗传承非常难,需要复制和创新,需要大量的经费保障,需要做好建设,需要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

      《经济》·中国文化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执中重点解读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运营平台的业务模式及发展方向。他表示,国家级非遗运营平台是依托经济日报、北京文投和《经济》·中国文化金融研究院成立的,专注非遗项目研究、非遗企业孵化,实现泛非遗企业的人文、产品、渠道、价值和创新,弘扬传统文化,服务实体经济,增强文化自信和实现社会价值。

 

      在泛非遗用户运营导向上有两个思维,一个是线性思维,即从用户、产品、服务、社群发起,在此基础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运营平台形成了泛非遗超强矩阵,华夏非遗馆是线下渠道,泛非遗电商是线上渠道。另一个思维是泛非遗智能共享,包括整个文化艺术品生态以及共享体验式产品,实现从非遗交易平台,非遗孵化中心,到整个体系运营,形成以遗持股品牌、非遗租赁电商平台,非遗孵化基金平台的产业链条。

      与此同时,《经济》杂志社社长陈志强宣布2017中国十大文化金融人物评选活动正式启动,该活动旨在发现勇于改革、积极探索,并取得良好社会和经济效益,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的企业家、艺术家、投资者和创业者,以及在文化改革产业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对国家文化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行业先行者,在其中评选出文化金融行业标志性人物,并运用到文化金融建设中。

      著名评书艺术家刘兰芳用一段评书的形式进行了祝贺,她表示,非遗传承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希望大家共同把非遗发扬光大。

     文化强市,华夏非遗馆当仁不让

  近年来,国内很多城市提出了“文化立市”、“文化强市”的口号,城市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日益受到重视。面对当前激烈的城市竞争,塑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对于各城市突破千城一面的困境尤为重要。非遗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植根于民间,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在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过程中,非遗资源可以成为重要的创意来源,使城市形象更具魅力,使城市文化品牌更具影响力。

 

   会上,华夏非遗馆在现场举行了揭牌仪式,并与北京大兴分馆、山西临汾分馆、安徽合肥分馆、陕西铜川分馆、河北保定分馆、山东青岛分馆、江苏南京分馆、河南郑州分馆、广州分馆进行了签约。

华夏非遗馆总经理薛万丽对华夏非遗馆运营模式进行了解读。她表示,华夏非遗馆是实现宣传、推广、教育、培训、租赁、销售、文化、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旨在把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为主体的国家级非遗精品,结合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走向千家万户,服务社会大众。

华夏非遗馆的整体运营架构是实现胖总部、瘦分部的高效管理模式,采用形象设计、装修风格等9个统一的管理模式,并设立了3年300家,影响3亿人的战略规划。2017年计划建馆25家,2018年计划建馆100家,2020年将对接市场准备上市。

华夏非遗馆的合作对象和服务群体有四个方面,一是对非国有博物馆进行多元化内容升级,二是对公共文化馆进行改造,三是对规划中和正在建设中的特色小镇、景区进行内容植入,四是与大型院校、创投空间进行广泛合作。

   与此同时,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应如何融入城市形象的核心问题进行了圆桌讨论,此圆桌讨论由《经济》·中国文化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执中进行主持,河南省开封市副市长孙晓红、安徽安庆市政协副主席洪爱敏、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VIVA无线新媒体创始人韩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汝瓷传承人李廷怀、中国中文卫视电视台台长袁勇、《经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孵化中心主任吕华杰从当地的非遗实践、学术层面、传承人层面、金融层面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城市文化品牌的建设中,如何提高城市的文化内涵、塑造城市的鲜明个性,如何有利于城市文化品牌的打造等问题。(杨光 李唅 冷俊成)

相关热词搜索:一城 一地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