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正文

奶粉海淘族或转战爱尔兰等非限购地区

时间:2013-04-16 11:37:59 来源:新浪财经 评论:0 点击:

  中广网北京4月15日消息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在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德国、荷兰以及香港推出奶粉限购政策之后,英国最近也加入了奶粉限购的行列。一个个用中文写成的限购标识,很容易让人明白,他们真正的限购对象主要是中国内地的奶粉海淘族。不过,这部分消费者对原装进口奶粉的市场需求依然旺盛,而原装进口市场也在逐步迎来“正规军”。
  
  所谓奶粉海淘族,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包括网上找职业代购、托出国的朋友代购等,想方设法购买境外奶粉。虽然各个地区的宝宝体质有差异,对奶粉营养成分的需求也不完全相同,但不少爸妈显然对国内奶粉并不信任。香港奶粉限购令颁布不到两个月,广州港货店里某品牌港版奶粉售价就从原来的每罐180元上涨到了240元,但依然热销。
  
  事实上,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有多个层级,其中只购买原罐原装奶粉的消费者是少数,他们一般经济相对富裕,购买意愿非常坚定。奶业专家王丁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据测算,海外限购之后,大概只有不到10%的奶粉海淘族转向了国内品牌。
  
  王丁棉:这部分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不适应不是几天能改变的,虽然国际上采取一定的手段限购,但是不是全世界都在限购,可以转到其他地方去,即使网购海淘的路堵死了,也总有对策,化整为零等,也不会转到国产奶粉,最多会转到国内生产组装洋品牌。所以国外限购、香港限购,最终受益不是国内企业,还是洋品牌。
  
  对内地乳业来说,海外奶粉限购未必是利好消息。根据奶业专家王丁棉的实地调查了解,国产奶粉的销售近来基本没什么变化。
  
  王丁棉:这一个半月以来,大卖场、商店的国产奶粉没有多大变化,我们和国内的企业老总私下沟通时,他们也说最近一个多月,产品并没有出现好销的迹象,根本是原封不动。
  
  海淘族这部分消费群体,很难把目光转到国产奶粉上,对此,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也表示认同。他说,奶粉海淘族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受到限制,但是会继续寻找其他没有限购的地方购买洋品牌。
  
  宋亮:大家都出去海淘,主要是对国内的奶粉没有信心。以前大家对国产奶粉有信心,现在大家对国内生产的奶粉没有信心。国内生产不仅包括国产的,还包括国内进口品牌,这是消费者的心理障碍,不能扭转,海外限购让消费者转向国内市场是不现实的,只能让消费者转向更多的非限购地区。比如很多消费者转向台湾购买,有些消费者转向东南亚,还有很多欧洲地方没有实行限购的,比如森宝、爱尔兰等,消费者会转向这些国家。
  
  
  不过宋亮表示,尽管国产奶粉因为食品安全问题市场份额急剧下滑,但在三四线城市也没有那么悲观。
  
  宋亮:在国内,三、四线城市甚至一些乡镇地区,他们对国产奶粉的认可程度相对比较高,国产品牌依然占主导地位,主要原因是国产奶粉也意识到了安全问题,因此他们在市场部分与消费者的沟通、产品安全性宣传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但对于奶粉海淘族这类中高端消费者,国产奶粉眼下显然不是“对的那盘菜”。他们的市场需求,靠堵是堵不住的,尽管归根结底要依靠国产乳业下大力气提高产品质量、挽回市场信心,但目前看来,短时间内很难实现目标。这种情况下,相关部门需要适时、适度的规范海外原产地奶粉购买渠道。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进行零散代购的海淘族,有可能慢慢地被“正规军”取代。所谓正规军,就是国内商家与海外企业正式签约、经过海关和检验检疫正规渠道进入内地市场,规模化的提供原罐原装奶粉。
  
  有一个例子就是阿里巴巴[微博]旗下天猫[微博]商城搭建的海外原产地直供销售平台,今年3月份已经正式启动,目前已经有达能和雀巢旗下几大品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官方旗舰店。有数据显示,达能集团旗下的牛栏奶粉3月11日到20日预售期间,仅10天就销售了6万多罐。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认为,零散代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有正规渠道,原产地直供,在海外完成全部生产环节,直接将产成品运到国内市场,消费者还是比较认可的,真正做起来对国内消费市场来说也有积极意义。
  
  宋亮:有一些海淘的代购行为存在问题,大家担心海淘会不会造假,特别是通过网络代购的行为,现在出现了一些萎缩,代购的渠道消费者看不到,信息不够透明。另外确实存在一些假冒伪劣产品通过网络代购的行为销售,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鉴于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不信任心理,一些本土乳企也开始走出国门,整合国外优质奶源和奶粉加工企业,把国外企业生产的奶粉成品贴上自己的品牌,原罐原装进口到国内销售。业内把这种贴牌生产叫做“曲线救国”。在奶业专家王丁棉看来,这种方式会有市场,但一定要适量适度,不然消费者对于国内乳企的不信任感会继续加重和拖延下去。
  
  王丁棉:目前这种状况还是有需求,因为大家不仅要吃国外奶粉,多了一种渠道未免不可,但是过渡、过量参与,不见得是好事。我们国内的市场洋品牌在垄断,连自己的品牌去海外寻找奶源,寻找所谓的百分百原装进口,或者贴牌生产,消费者看到自己行业的主人都跑出去了,都不信任了,我们的信心哪里来?
  
   
相关热词搜索:奶粉 转战 爱尔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