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被上百家厂家不遗余力推广的产品,胶原蛋白的效果却并未得到有效的验证。
日前,新浪微博认证为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医师的“烧伤超人阿宝”爆料称,“所有口服胶原蛋白产品都是骗人的”,遂引发了一场“口服胶原蛋白有无效”的争论。
按照“烧伤超人阿宝”的观点,胶原蛋白经过消化道分解后成为氨基酸或几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而氨基酸是所有蛋白质的组成成分,肉蛋大豆等食物中都有蛋白质,因此胶原蛋白和这些普通食物并无区别。
胶原蛋白商家们对此当然毫不认同。昨日,东方海洋(10.12,-0.07,-0.69%)(002086.SZ)证券事务部人士表示:“虽然都是由氨基酸组成,但胶原蛋白中不同氨基酸的配比和普通食物可能不同。多年来消费者都认为服用胶原蛋白有效果,这也是市场的认可。”
口服无效?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教授曾庆孝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胶原蛋白是一种生物高分子物质,广泛存在于人体骨骼和皮肤中,随着人年龄增长,体内胶原蛋白合成逐渐减弱,人们从外界摄取胶原蛋白成为延缓衰老、美容护肤所需,催生了胶原蛋白产品市场。
2003年前后,在日本品牌FANCL无添加胶原蛋白初次风靡中国的时候,很多女性第一次知道了胶原蛋白对皮肤养护的作用。大约2005年,口服的胶原蛋白饮料开始在国内流行。
专业从事阿拉斯加鳕鱼胶原蛋白代理的台湾利统公司研究表明,胶原蛋白中至少含有19种氨基酸,不同动物组织内各氨基酸的配比略有不同。但总的来说,各类胶原蛋白中甘胺酸占三分之一,脯胺酸及羟基脯胺酸合占四分之一,以上三者交互重复出现并且形成螺旋长链。
除去以上三种氨基酸,以及丙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等含量较高的氨基酸,胶原蛋白中其余氨基酸的含量也并不高,且和猪皮、鱼肉等氨基酸含量接近。也就是说,胶原蛋白并未提供给人体更多的氨基酸物质。这就是上述专业人士口服胶原蛋白“无效论”最有力的佐证。
胶原蛋白吃下后会被分解为氨基酸,无法直接作用于皮肤,这是生产厂家和持“无效论”人士都认可的。只是这些氨基酸是否能够起到特殊的作用,并没有统一观点。“考虑到同源性问题,胶原蛋白的原料不一样,其分解产生的各类氨基酸比例还是有一定差异的。不同的氨基酸配比,说它有效或者无效,都是失之偏颇的。”一位持中立观点的业内人士告诉本报。
中山大学营养系教授朱惠莲则告诉本报,口服胶原蛋白是否有效,能否被人体吸收,主要取决于分子量大小,不同分子量的效果必然不同。“总的来说,小分子量比较容易吸收。”
而南方医院皮肤科专家梁燕华则告诉本报:“目前市面上胶原蛋白产品都是重组的小分子片段,这种片段是否还具有原来蛋白的效果,能否被人体吸收,作用于皮肤组织,还有待实验证明。”
“胶原蛋白是以肽形式存在的,在人体对其进行消化吸收的过程中,虽然都需要转化成氨基酸,再被人体重新利用,但与1万道尔顿的分子相比,1000~2000道尔顿的分子更容易被人体消化、重新利用。”东宝生物(11.370,-0.28,-2.40%)(300239.SZ)董秘刘芳则对本报称。
事实上,这并不是业内针对胶原蛋白功效的第一次争论。昨天,东宝生物回复本报称:“公司始终坚持高端优质的胶原蛋白产品具有增加皮肤弹性、减少皱纹、增加骨密度等功效,产品也通过了国家轻工业三胶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检测。对于目前有关专家的质疑,只能代表一部分人的看法,我们也会与专家进行进一步的咨询。”
暴利诱惑
实际上,胶原蛋白市场火热与高额的利润不无关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胶原蛋白品牌上百个,品类包括片剂、粉剂和口服液。
除了东方海洋、东宝生物,贵州百灵(17.03,-0.18,-1.05%)(002424.SZ)、汤臣倍健[微博](50.810,0.01,0.02%)(300146.SZ)、同仁堂(23.15,-0.21,-0.90%)(600085.SH)等公司均涉足胶原蛋白产品生产经营。
东宝生物的胶原蛋白快消产品最多,从饮料到美容产品一应俱全。根据东宝生物2012年年报,该公司胶原蛋白系列产品营收1510万元,毛利率为32.89%。
东方海洋则表示:“2012年公司胶原蛋白产品销售额约为3000万元,利润率是很高的,因为使用自己的原料,公司只需一些技术上的投入。”
贵州百灵则预测公司胶原蛋白饮料“爱透”年销售收入将达13.8亿元,利润率32.85%。不过,该公司营销中心总经理翁革新也曾对外表示,公司进入胶原蛋白领域有些草率。饮料行业营销费用巨大,贵州百灵目前已现退缩之意。
宣称原料来源于法国深海鱼麟的汤臣倍健胶原蛋白粉目前已有一定口碑。不过,汤臣倍健方面昨天告诉记者:“公司的胶原蛋白粉目前销量还不大,占公司销售比更是微乎其微。”
老牌中药企业同仁堂也不甘寂寞,旗下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2011年推出“总统牌”海洋胶原肽蛋白质粉。
市场上胶原蛋白的宣传推广攻势也此起彼伏。贵州百灵邀请了章子怡作为形象代言人,东方海洋则邀请了赵雅芝。东宝生物2012年销售费用大增57.79%,为推广胶原蛋白投放大量广告。
在原料方面,台湾利统公司向包括贵州百灵在内的100多家大陆厂家供应胶原蛋白原料。“当前我国胶原蛋白原料的年消耗量约在4000吨,此数据在日本接近8000吨。”该公司总经理张天鸿告诉本报。
张天鸿估算,到2015年大陆胶原蛋白美容保健品零售额能达到130多亿元,目前是70亿元左右。
中研普华《2011年中国生物胶原蛋白市场分析及投资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胶原蛋白消费约1万吨,预计到2015年需求量有望提升到2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