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记者调查发现,在广州番禺、白云、南沙、增城等郊区蔬菜生产集中地,田间地头丢放了大量违禁农药瓶子,这些农药包括呋喃丹、氧乐果、甲基对硫磷、硫丹等,农药批发商称,这些在广州市场都能轻易买到,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且由于大多农贸市场和超市果蔬检测形同虚设,这些喷洒了大量违禁农药的蔬菜轻易流进市民餐桌。
策划:谭亦芳采写:南方日报记者成希晏磊
为保产量盲目增加农药用量
昨日记者走访南沙庙贝村广州某蔬菜基地发现,这里种植的蔬菜品种包括菜心、芥兰、上海青、生菜及油麦菜等,被工人称为肥料的东西被随意放在田边的小路两旁,包装袋上写着的是鸡饲料。工人介绍,农药的使用情况会根据不同品种的蔬菜有所不同。通常菜心的农药使用量会比较多;生菜类比较少。而在夏季,菜心每一天都需要喷药。工人把几种不同的农药倒进大桶子内,并用小型马达把水从水道直接抽进桶子内以开稀农药。农药调好后,一开始工人把喷头对着水道,让农药直接喷进水道里,过程维持了差不多两分钟。之后,工人们才开始在田间喷药。这样的农药使用过程令水道以及其它连接水道的水源都会被农药严重污染。厂房内设有蔬菜上落货车的位置,在附近有一块白板列出了不同的商号或地方名,例如大润发、吉之岛、天河东、祈福等,应该是当日蔬菜运送的目的地。记者昨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获悉,他们在这个蔬菜基地抽取蔬菜、泥土及水样本作残余农药检测,其中大部分样本被验出含有氟虫腈或其它禁用农药。
据了解,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域研究所研究员张斌团队曾经对广州典型农业区的土壤、水体和空气进行了长期研究观察,发现均可检测出120余种农药,其中不乏已禁用多年的有机磷和有机氯农药。据介绍,2011至2012年间,张斌团队进行了采样调查,研究者采集了共计55个土壤样品、42个水体样品,以及持续30天的空气样品,并对180种农药在这些样本中的残留进行了检测。此项研究最重要的发现是,所有土壤、水和空气样品中均含有百种以上农药。土壤方面,广州周边地区稻田土壤样品检出农药126—145种,蔬菜地土壤检出125—144种。
用于灌溉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也没有幸免。广州周边地区水样中检出农药131—139种。广州周边地区空气中共检出144种农药,在所采集的广州周边地区土壤样本中,有9%—13%的农药检出浓度超过了400纳克/克,最高则达约1.3万纳克/克。
报告指出,当地农民盲目增加农药用量和喷洒次数是导致农药残留浓度高的原因之一。由于担心农业产量不能保证,农民往往通过增加施用农药的种类和喷洒次数,以求作物产量“保险”。作为更湿热地区的广州,当地水稻生长季节农民一般喷药7次至9次,蔬菜基地施药次数甚至可高达十几次。其中,由于价格便宜、使用效果好等原因,敌敌畏、乐果、马拉硫磷、毒死蜱、三唑磷和哒螨灵等六种禁、限用农药在广州周边地区仍被大量使用。这些农药在两地土壤中检出浓度均较高。
昨日,记者获知相关的调研细节。研究人员在白云区、番禺区、南沙区、从化市和增城市的双季稻田和蔬菜地,采集土壤、附近水体和空气样本,在这些样本中对151种符合检测标准要求的农药进行检测。研究中土壤采样的地区分别为,南沙区榄核镇、南沙区灵山村、南沙区庙贝村、增城市陆村村、番禺区北亭村、番禺区大岗村以及白云区钟落潭镇玉安平村,水质采样的地区则在南沙横沥水道、番禺龙田龙古村的水塘、大岗村附近的河流以及南沙榄核镇和增城陆村的水稻田。检测采用农药残留快速扫描法,结果显示,151种农药中,广州周边农区土壤、水和大气中农药检出数量分别是134、120和144种,超过半数的农药检出率为100%。在取样期间,研究人员发现,广州周边农区的农药销售种类达到112种。
果蔬检测存体制漏洞
记者调查获悉,广州郊区菜地的蔬菜多数被卖到了广州中心城区,其中就包括一些大型超市。昨日,记者来到天河区东圃农贸市场,在该市场自检室发现,市场内发现了几十批次的蔬菜农残留超标。市场方面相关人员表示,这是市场用快速检测纸检测出来的,发现这些蔬菜大多购自番禺等本地菜农,由于农残检测属于农业部门监管,市场方只能下架,不能作进一步处理。
记者发现,这个市场甚至出现过1月中有15天出现农残留超标的情况,其他月份至少三分之一的天数涉嫌严重超标。市场方没有上报抽检结果,也没有申请复检。
据了解,广州市工商部门已经督导市内的超市和农贸市场必须建立自检室,但是所有的超市和农贸市场的自检室都极其简陋,一般自检室只有几平方米,而且检测者都是兼职人员,根本没有专业知识。检验只是根据一些简单的试剂测试,很多农残留根本检不出来。在天河区东圃农贸市场,其自检室的人员甚至是一名小学没毕业的保安,他们就算检测出有不合格的项目,也不会公示。
广州市工商局相关人员介绍,根据相关规定,农贸市场、超市的自检室都由广州市农业局负责监管,对农产品(7.67,-0.07,-0.90%)的销售和食品安全负第一责任。一般情况下,由农业部门抽检发现问题以后,工商部门才委托第三方进行抽检,根据抽检的结果作出处罚决定。但这几年以来,工商部门并没有接到农业部门的报告。
广州市多家农贸市场负责人表示,他们根本不检测果蔬的农残,而是让供货方提供无农药残留证明,一旦发生问题,就扣供货方货款。有农贸市场负责人表示,农业局从来没有抽检,而且不会常驻市场。
广州市农业局内部人士承认,超市果蔬和其他食物农药残留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检测体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目前由超市等市场方自行进行检测,疏忽和漏洞很多,而且只是公布简单几样蔬菜的抽样检测信息,但其中的蔬菜农残到底如何,无法掌控。目前质检、卫生、农业等部门对超市和农贸市场的检查,仍然停留在样品抽检上。尤其是对于一些偏远郊区的小超市,基本上难以覆盖。
民生提醒
哪些蔬菜农残最多?
餐桌上的蔬菜和老百姓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而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量也一直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公开资料显示,农药残留量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黄瓜,含有4—13种不同农药残留;草莓,含1—13种;油菜,含1—12种;其次为豇豆、砂糖桔、荷兰豆、扁豆、芥菜、小西红柿和菠菜。
夏季如何挑选蔬菜?
一般来说,夏季是蔬菜中农药残留量超标的“高危季节”。“高危蔬菜”以韭菜、青菜、鸡毛菜、芹菜、小白菜、油菜为主,还包括卷心菜、芥菜。这些菜的叶面大,接触农药的面积也大,农药残留量相对较高。
如韭菜,为了防治害虫“韭蛆”在韭菜根部的危害,有些菜农会使用许多高毒农药(有机磷)灌根,而韭菜对农药的吸附性很强,所以,专家建议不要轻易食用生韭菜。同时,研究表明洋葱根部也易生蛆,部分菜农同样会采取用灌根方法进行杀虫,这势必会导致农药残留严重的后果。
根据研究显示,从品种来看,不同蔬菜品种合格率不同。豆类合格率最低,其次是菜叶类和茄果类。
专家指出,豇豆、刀豆、四季豆等豆类普遍“农残”含量高,合格率最低,因此豆类蔬菜最好焯烫之后再吃。合格率最高的要数瓜类、苗芽类和玉米、花生等。原因是苗芽类的生长期非常短,基本不需要使用农药。而玉米、花生不会直接接触到农药,相比较而言更安全。
此外,胡萝卜、莲藕、茭白、青椒、番茄、南瓜、冬瓜、山药、冬笋、竹笋等,也相对安全。
如何去除蔬菜残留农药?
很多人习惯将买回家的蔬菜浸泡在水中,泡上1-2个小时,其实专家认为这种方法欠缺科学依据。
专家指出,将蔬菜长时间浸泡在水中,残留的有机氯和有机磷等农药会被分解在水里,形成一定浓度,这样蔬菜的表面还是会残留农药。专家建议对于黄瓜、萝卜和瓜类蔬菜,可以在温水中加入洗涤精浸泡一两分钟,然后用软的刷子刷洗表面,然后用清水冲洗。在处理叶菜类蔬菜时,如白菜,可将其最外围的叶片去掉,然后用温水将内部的菜叶浸泡一会儿再逐片用清水冲洗。对于叶子较小的鸡毛菜、生菜、空心菜等蔬菜,可以将根部切除,放在水龙头前冲洗,以达到去掉残留农药的目的。
同时,高温加热也可以使农药分解,比如用开水焯或用油翻炒。研究证明,一些耐热的蔬菜,如菜花、豆角、芹菜等,洗干净后再用开水焯几分钟,可以使农药残留物下降30%,再经高温烹炒,就可以清除90%的农药。
如果方便,可以将一些蔬菜去皮,比如茄子、黄瓜、萝卜等,虽然会造成其营养的损失,但是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农药残留成分。专家建议吃水果时应该去皮,尤其是吃苹果的时候,最好少吃果核周围的果肉,因为农药可能会顺着果核的缝隙渗入水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