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正文

东宝生物胶原蛋白功效遭质疑 研究报告涉伪造

时间:2013-06-03 09:48:48 来源:新浪财经 评论:0 点击:

  5月19日,实名认证为积水潭医院烧伤科主治医师“烧伤超人阿宝”微博称,“所有口服的胶原保健品全部是骗人的”,这一言论立即在微博上被转发数万次。多家媒体对“胶原蛋白被指骗人”事件予以报道。
  
  作为斥巨资发展胶原蛋白产业、且未来将以此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东宝生物(11.550,-0.27,-2.28%)牵涉其中。
  
  东宝生物天猫[微博]旗舰店里的一则购买评论称,刚下单就被“烧伤超人阿宝”的胶原蛋白无效、激素论困扰,“收货后都没敢吃”。
  
  这家曾经以优质明胶为业界瞩目的上市公司,曾在去年的“毒胶囊”事件中得到意外收获。如今,被公司悉心培育、并视为“未来利润增长点”的胶原蛋白却令其隐患凸显。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东宝生物胶原产品并未取得保健品批号,涉嫌违规宣传保健功能。此外,对于官方网站和天猫旗舰店用以佐证“东宝圆素”胶原蛋白口服产品的“美容功效”的报告,主要署名作者称并不知情。
  
  医药行业分析人士指出,“胶原蛋白”事件是一声警钟,受此事件的影响,以及随着国家对药品、食品监管的逐步加强,以东宝生物为代表的此类上市公司“钱景”堪忧。
  
  □新京报记者张泉薇北京报道
  
  (刘溪若、赵嘉妮对本文亦有贡献)
  
  普通食品违规宣传保健功能
  
  天猫旗舰店里,东宝生物“骨胶原蛋白粉”被归入“保健入口类”,但其并未取得保健品批号。
  
  2010年,东宝生物“千位级道尔顿‘圆素’牌小分子量骨胶原蛋白”问世。2011年8月,刊登在内蒙古当地报纸上的广告用一个个事例“见证”了其神奇功效。
  
  “化疗期间皮肤瘙痒,服用了‘圆素’牌胶原蛋白之后解除了痛苦。”
  
  “给自己的父母购买服用‘圆素’胶原蛋白之后,二位老人的睡眠明显改善。老人每年春天都犯的气管炎居然在今年没有犯,还扛住了今春闹得很凶的流感!”
  
  “服用”圆素“胶原蛋白之后手指不疼了而且消肿了,又吃了一个阶段,疙瘩也消失了,皮肤也白皙了。”
  
  如此神奇的“圆素”并非药品。新京报记者查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并未发现圆素品牌胶原蛋白产品获得保健品批号,而是普通食品。
  
  《食品法》规定:食品广告的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在圆素的官方旗舰店里,所有在售产品仅被分为“保健入口类”和“化妆品”两种。其中,食品身份的“骨胶原蛋白粉”被归入“保健入口类”;而另一款同为食品身份的“胶原蛋白伴侣甜橙味维生素C泡腾片”则在“食品功能”一栏中,标注了“祛黄褐斑-保健品”的字样。
  
  国家药监局药品评价中心专家孙忠实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有保健品批号的产品尚且不能对适应症、疗效进行描述;作为普通食品,则更无资格在宣传中鼓吹暗示各种功效。“大部分胶原蛋白保健品并非正规保健食品,却在违规宣传保健功能。”
  
  营养医师王兴国5月25日微博称:“很多胶原蛋白产品(少数例外)其实并没有经过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批,根本不是保健食品,而是普通食品。按照现有法律规定,这些普通食品批号的胶原蛋白根本不能宣传任何健康功能。换言之,它们宣称美容、促进骨骼和关节健康都是违法的。”
  
  根据《食品广告管理办法》规定,宣传疗效的食品,出现医疗术语、易与药品混淆的用语,以及无法用客观指标评价的用语是被禁止的。
  
  在天猫旗舰店和京东商城[微博]网站上,“圆素”牌胶原蛋白粉的广告中充斥着“骨骼强健”、“保湿补水”、“延缓衰老”、“淡斑祛黑”、“不只是水嫩肌、更是补骨素”等描述。
  
  无中生有的报告佐证美容功效
  
  被用以佐证“东宝圆素”美容功效的报告上,马慧军是署名作者之一,他称“这个研究没做过”。
  
  在东宝生物的官方网站和天猫旗舰店里,与解放军309医院“合作研发”是一大卖点。一份名为《口服骨胶原蛋白改善皮肤生理状况的临床研究》的“研究报告”被挂在网站的显眼位置,用以佐证“东宝圆素”胶原蛋白口服产品的“美容功效”。
  
  该报告显示,通过对40名实验对象进行长达两个月时间的口服“圆素”牌胶原蛋白的临床应用和跟踪观察,有“感觉皮肤有亮白光滑感”、“弹性增加”、“乳房饱满度增加”等发现。
  
  报告最后称“经过长达两个月时间的临床应用和跟踪观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总医院(309医院)做出结论:包头东宝生物公司生产的‘圆素’牌胶原蛋白具有明显的抗衰老的功效,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309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马慧军是该报告的主要署名作者之一。但马慧军医生表示,对这一研究报告毫不知情。
  
  “这个研究我们没做过。”马慧军告诉新京报记者。据他回忆,此前医院烧伤科要做关于外用胶原蛋白对皮肤烧伤创面愈合方面的临床研究,“好像是厂家那边有熟人在我们医院,听说了这个事情,就给我们寄了一些胶原蛋白原料,我们自己在原料的基础上,研制了胶原蛋白凝胶,并进行了凝胶对皮肤创面恢复的研究,随后在学术期刊《中国美容医学》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就是《胶原蛋白凝胶促皮肤创面修复的临床研究》,仅此一篇。”
  
  “只是用了一点他们(东宝)提供的蛋白粉原材料,做实验的凝胶还是我们自己配的。”马慧军再三强调,“至于口服的临床实验,我们确实没做过,那篇报告(指《口服骨胶原蛋白改善皮肤生理状况的临床研究》)是怎么出来的,为什么有我名字,我也不太清楚。”
  
  东宝生物在官网上称:“目前已和309医院开展了应用效果实验、剂型开发等课题合作,初步商定开发剂型包括:胶原蛋白喷剂、胶原蛋白皮肤导入剂、胶原蛋白烧伤敷剂、胶原蛋白面膜、胶原蛋白美容膏等。”
  
  对此,马慧军称,医院后来并未与厂方合作开发过这些产品,“印象中似乎给他们出过一个关于面膜配方的建议”,但是该“建议”并未经过论证,也没有形成报告,“而且我们连产品都没见过。”他说。
  
  马慧军告诉新京报记者,作为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在皮肤美容疗效方面,自己也从来没有建议过患者口服胶原蛋白产品。
  
  那么,这个未经发表、连作者自己都不知情的“实验报告”的论证过程,能否证明圆素牌口服胶原蛋白产品具有美容功效?“当然不能证明。报告只要没有公开发表,就说明我们不认可。”马慧军说,“而且这个研究我们根本没做过啊。”
  
  在这张报告上盖着的印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9医院医务部科研训练科”。除了马慧军之外,该报告的署名人还包括309医院烧伤科主任贾赤宇在内。
  
  5月31日,309医院医务部科研训练科负责人于浩天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称,医院未曾与东宝生物开展过关于“口服胶原蛋白”的临床研究合作,对该报告的来源也并不知情。于浩天向烧伤科主任贾赤宇求证后回复记者,贾赤宇的答复同样为“不知情”、“从未与厂家合作开展过关于口服胶原蛋白产品的临床研究。”
  
  于浩天表示,他个人推测是厂家为达到某种宣传效果而有意为之。
  
  不过,在于浩天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后约5分钟,记者发现东宝生物官网上的这份报告已经撤下。
  
  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否定美容功效目前主流的学术研究报告认为,所谓的服用胶原蛋白产品对人体皮肤、指甲和关节有益的说法缺乏直接科学论证。
  
  据了解,“胶原蛋白”产品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最初流行于德国等欧洲国家,但其身份多属于普通食品,传入亚洲后,在日本被演化出了“祛皱”、“抗衰老”等美容概念。之后,国内厂家嗅到商机,开始引进这些产品并大肆宣传。胶原蛋白在中国出现差不多有近10年时间,目前已在保健品和食品市场上渐成燎原之势。
  
  “说到底,这就是一场商业忽悠。”业内人士称。
  
  自胶原蛋白产品开始在全球风行,各国对其有效性、尤其是美容效果的争议便始终相随。
  
  2010年英国广告标准局(ASA)的一份报告中,明确指出美国NeoCell公司的一款胶原蛋白美容保健品中,商家因不能提供有效证据证明其产品说明中所说的功效,被认为是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并被迫撤去该款广告。
  
  来自香港消费者委员会2010年3月公布的一份研究显示,“专家包括营养师、皮肤科、内分泌科、肠胃及肝脏专科医生、中医师及相关学者的一致意见是,不能确定市面上胶原蛋白补充食品的美容宣传。这些产品包括支装饮料、丸状或粉状冲剂。”
  
  “有产品声称胶原蛋白的分子细小容易吸收,甚至以生动的图解和皮肤构造的图片说明胶原蛋白的吸收途径。容易令消费者混淆‘经消化道吸收’和‘由皮肤吸收’的概念。”该报告称,“一些声称指产品含有胶原蛋白肽(分子量较细的胶原蛋白),可完整被肠胃吸收。但这并不代表整组胶原蛋白肽可直接成为体内胶原蛋白的一部分。”
  
  在内地商家对胶原蛋白产品铺天盖地的商业炒作中,科学严谨的原则并没有得到重视,各种被冠以美容功效的胶原蛋白产品仍然大行其道,且销售火爆。东宝生物便是胶原蛋白产品中的“佼佼者”。
  
  “不是所有明胶企业都能生产出高质量的胶原蛋白产品,东宝生物的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此前,东宝生物曾在公开场合对自己的产品表示满意。但“高质量”是否等同于“有用”?
  
  “对于‘胶原蛋白美容’,目前基本上只有卖胶原蛋白的人确定它有用。”专注于食品科普的学者“松鼠云无心”在微博上调侃道。
  
  中国农业大学[微博]食品学院副教授朱毅认为,“未经循证的,颠覆主流医学常识的科学假设和一些实验结果,是没有信度用于宣传的。”也就是说,在没有充分证据证明胶原蛋白“有效”之前,只能认为其无效。
  
  经科学实验,胶原蛋白在进入人体后会被分解为氨基酸,不会直接作用于皮肤。而这些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经过重新组合再次合成蛋白质,这其中有多少最终转化成皮肤胶原,并没有权威的试验数据。
  
  记者在国外的食品健康论坛Buzzle上发现,目前主流的学术研究报告认为,所谓的服用胶原蛋白产品对人体皮肤、指甲和关节有益的说法缺乏直接科学论证。
  
  巨资上马胶原蛋白项目面临风险
  
  东宝生物在胶原蛋白领域布下重兵,但分析师认为,保健品和医药企业推出胶原蛋白产品是缺乏长远考虑的。
  
  东宝圆素的天猫旗舰店里,最近的一则购买评论,显示出胶原蛋白事件给其目标消费者已然造成的影响:“刚下单就被最近疯传的”烧伤超人阿宝“胶原蛋白无效、激素论给困扰,收货后都没敢吃,悲催纠结。”
  
  东宝生物董秘刘芳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称,公司长期重点发展胶原蛋白的计划不会因此次舆论针对胶原蛋白的质疑而改变。
  
  但分析师认为,东宝生物恐怕不得不面临可能的后遗症:来自专业人士的质疑带来的舆论影响、舆论影响带来的销量下滑以及对该行业监管政策的推动。
  
  事实上,东宝生物并非不曾意识到扩大胶原蛋白产能的可能所隐藏的一项风险,其在招股说明书中提到“胶原蛋白产品相关监管法规发生变化的风险。”
  
  “国家对保健品及食品的监管尚有空缺,限制和约束的少和空,确实可以给予发展该行业的企业以一定的成长空间。”中投顾问医药行业分析师郭凡礼说,“但长远来看,药品、食品监管必将逐步加强,任何谋求长远发展的企业必将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因此对企业来说,监管的空缺,不是可以透支利用的,反而更应该时刻警醒。”
  
  或许,胶原蛋白产品的高毛利为东宝生物带来了面对这些风险的勇气。
  
  东宝生物的胶原蛋白产品中,90克的胶原蛋白粉,在网店售价180元。东宝生物2012年年报显示,公司胶原蛋白产品毛利率为38.89%。
  
  另据券商研究报告称,2015年我国胶原蛋白市场将达到1000亿,其中胶原蛋白美容市场将达到200亿元左右,胶原蛋白美容市场的年增长率达40%至60%。
  
  在这一“钱景”的刺激下,东宝生物在胶原蛋白领域布下重兵:除去扩大了500%的胶原蛋白产能之外,2012年,东宝生物销售费用也激增57.79%,这些钱则主要用在了宣传推广胶原蛋白上;2013年,于北京设立子公司,通过网络、电视购物、地面等销售渠道大力推广胶原蛋白产品。
  
  在其明胶业同行“青海明胶(7.66,-0.11,-1.42%)”利用胶原蛋白技术进军肠衣市场的同时,东宝生物却走上了一条胶原蛋白概念炒作之路。“目前来看,明胶企业生产肠衣是做‘实业’,生产胶原蛋白保健品则如同‘股市炒作’”中投顾问医药行业分析师郭凡礼说。
  
  郭凡礼认为,保健品和医药企业推出胶原蛋白产品,或斥巨资上马该项目,是缺乏长远考虑的。“产品要想占有市场,仅靠一时的概念炒作难以持久,而产品的同质化易导致竞争激烈,行业秩序难以有效规范。”
  
  “一些企业谋求眼前利益,确实存在投机炒作的动机。如果说有所谓的‘机会’,只是在大众对产品缺乏深入的了解情况下,企业能够获取一时的利润。”郭凡礼说。
  
   
相关热词搜索:东宝 生物 胶原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