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货币大规模刺激容易重回粗放式老路
经济调理期不宜大吃“补药”(热点聚焦)
本报记者周小苑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7.6%,经济增速再度放缓。国家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认为,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指标仍处于年度预期的合理区间,但经济环境仍然错综复杂。对此,专家认为,我国经济继续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投资需求持续下降,在增加消费需求的同时,不宜过多抑制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稳增长仍然是当前经济的主要矛盾,要将稳增长和调结构结合起来,确定经济下行的底线。
投资需求不足是放缓主因
当前GDP已经连续第五个季度增速低于8%,延续了从2010年二季度以来GDP持续下滑的趋势。对于当前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原因,盛来运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增速适度回落是潜在生产率下降的一种客观反映;二是国际环境仍然复杂严峻;三是主动调控的结果。
不过,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看来,当前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投资需求不足,今年以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减小。投资需求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制造业投资持续低迷。今年1—5月制造业投资增长仅17.8%,比去年放缓近7个百分点,1—2月更是创出了投资增长十年新低;其次,基础设施建设将遭遇瓶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多年来一直通过短期融资完成长期投资,积累了大量风险,进一步投资也将因为融资问题而疲软;第三,房地产投资受到打压。房地产投资因为泡沫论的观点,限购、限制开发已经3年,投资增速也将下行。高房价是30年来形成收入分配不平等格局在房地产市场的反应。面对这种长期结构问题,即使短期内需要通过限购来防止房价过快上升,抑制房地产企业开发也是没有必要的。
扩大投资要用在刀刃上
从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对GDP的贡献来看,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是45.2%,拉动GDP上涨3.4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是53.9%,拉动GDP增长4.1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0.9%,拉动GDP上涨0.1个百分点。
“现在很多观点认为中国经济的结构问题之一就是投资过多而消费过少,这种观点完全混淆了因果关系。”蔡洪滨强调,需要正确看待消费、投资、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消费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手段。消费增长最终依靠的是经济增长之后人均收入的提高,而人均收入取决于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式无非就是投资和技术进步。短期内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想法既不科学也不现实,一味强调消费贬低投资,结果只会阻碍中国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长期以来靠投资拉动,但是投资率(投资占GDP比重)高达50%,显然难以为继。”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系教授刘俏认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就是把经济增长的重心由投资转向消费和服务业,由国有资本转向私营资本,由粗放型增长转向效率驱动。经济增长率取决于投资规模和投资效率,这就意味着我们要降低投资率,增加投资资本收益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既要调结构更要稳增长
“稳增长是当前经济的主要矛盾,应当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蔡洪滨认为长期来看调整经济结构是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在短期,如果经济严重下滑,其所造成的损失可能远超调整发展结构带来的收益。因此,一定要注意调结构带来的经济下行风险,将稳增长和调结构结合起来,确定经济下行的底线。
对于未来的宏观政策走向,蔡洪滨认为,现阶段不可以采取大规模的财政、货币刺激政策,以避免经济回到粗放式增长的老路。可以考虑对中小企业采取必要的减税措施,一方面通过减税刺激经济增长,另一方面通过有针对性结构减税,也是促进中国经济转型的手段。此外,还应该大力放开行业进入限制,鼓励民间投资;明确长期改革的决心,稳定市场;鼓励开放国内利率市场化,充分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