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海口7月17日电(记者马超傅勇涛)酒精、劣质酒灌入知名白酒酒瓶、色剂和调酒药勾兑装入高档洋酒酒瓶、上门按需“制造”专供酒……这是海口市公安部门日前破获的一起涉及8省区的特大制售假酒案,收缴路易十三、轩尼诗、马爹利和贵州茅台(178.98,-6.09,-3.29%)等名酒包材1.3万余套,涉案金额7000余万元。这起假酒案引发人们对酒水消费安全的深深忧虑。消费者不禁要问:数量如此巨大的假酒到底是怎样“酿”成的?这类制贩假酒案件为何屡禁不绝?
城郊出租屋成为制贩假酒的主要“工厂”
一段时间以来,海口酒类市场出现大量低价高端名酒引起警方注意。“这些名酒包装材料和酒瓶大多为真品,口味与真酒相似,售价却较低,一般消费者难以辨别真假。”海口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副支队长赵江说。
警方摸排线索发现,海口市高坡村和红星村等郊区农村出租屋常有小货车将名酒包装材料和成箱的酒品运进运出,出租屋院内时常飘出“酒香”,涉嫌制售假酒。4月底,警方初步查清以李某海、邹某和刘某等广西籍犯罪嫌疑人为首的四个制售假酒团伙的造假事实。
“这是一个多团伙协同勾结、组织分工明确的特大制售假酒犯罪网络。”赵江说,制假分子由李某海批发购进包材、其他人收购酒瓶,向制假团伙销售包材和真酒瓶制作假酒,再以批发、零售等方式销往海南、广东、广西、浙江、江苏等8个省区。
“制假团伙与酒行勾结,形成制假、供假、运假和售假一条龙的犯罪链条,联系售假客户‘即定即做即发’,使酒类市场真假难辨,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极大危害。”赵江说。
“制假团伙作案手段隐蔽,反侦查能力较强。”办案民警王斌介绍,制假窝点均位于海口郊区农村,巷深路窄,交通不便,出租屋没有任何门牌标识,外人难以找到具体位置,隐蔽性极强。
记者在一个假酒窝点看到,一栋普通农村民房,屋内窗户均用报纸、窗帘等密封遮挡,屋内有浓重的酒精气味,存放有警方封存的大量名酒包装材料、酒瓶、中外名酒标识和制假用的封口机、灌装机、打包机等制假设备。
“酿”假酒:酒精勾兑、以次充好、物流发货
据办案民警介绍,犯罪嫌疑人利用酒精、劣质酒勾兑,用高档酒瓶装假酒,提高假酒仿真度。甚至制假团伙还为客户专门提供“特供酒”或上门按需定制假酒,利用物流和长途客运托运方式,加快运输时效。
犯罪嫌疑人李某说,假酒包材均从浙江温州等地采购,用酒精、一些劣质酒勾兑后灌进收购来的真酒瓶中,封装打包后运往其他省区的酒行。甚至会根据客户需要,用绵竹大曲、海之蓝、蓝带马爹利等档次不同的酒冒充茅台、路易十三等高端名酒,欺骗消费者,一些娱乐场所和餐饮酒店是主要的假酒销售场所。
办案民警介绍,这些假酒制作成本极低,利润却非常高,一瓶假冒茅台酒包括原材料、房租、人工、收购空酒瓶等费用,生产成本不足200元,但制假者往往以700多元的价格卖给饭店、酒行,利润极为丰厚。同时,假冒高档名酒也成为饭店、酒行的“香饽饽”。记者算了一笔账:一瓶假的“五粮液(19.63,-0.27,-1.36%)”从造假者处购买价为300元,销售给顾客的市场价为680元,那么酒行、酒店每瓶假酒的纯利达到了380元。
此外,物流公司和长途客车行李托运手续简单,为犯罪分子运输假酒提供了便利,“犯罪嫌疑人正是通过以上运输方式,将包材和假酒发往广西、云南等地。”
从记者的调查来看,许多物流运输企业为获取运输款,根本不需提供产品厂家证明,对货品检查也不严格。一家专营海口至南宁线路的物流公司工作人员说,可以批量配送酒水货物。“取货时能对上手机号就行。”
治假:强化打防结合狠刹奢靡之风
从去年12月至今年7月,海口警方已查获假冒茅台、蓝带、路易十三等中外名酒近三万瓶,酒品市场制假、售假形势依然严峻。警方表示,低成本、高回报是白酒造假、售假屡禁不绝的重要原因。租用民宅制假,与酒行勾结售假,通过物流和大巴运输等方式运假,是制售假酒团伙的常用方法。
那么,假酒市场的管理如何走出“一阵风式整治”的怪圈呢?
办案民警认为,打击制售假酒急需加强物流和客运监管力度,建立农村出租屋排查机制和多部门“打假控假”联防体系,严打制假分子制假、物流运假和酒行售假的违法行为。
赵江说:“物流公司和长途客运单位应严格登记收发货人的身份信息,严格验视所运货物,对批量运输的酒类、食品等商品,还应该配有后续检查程序。”
业内人士认为,村镇两级基层组织和辖区派出所应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加大对农村地区房屋出租的管理,严格登记租房者信息,筛查可疑线索,严查利用城郊出租屋制假的行为。
海南省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代红说,社会上盲目消费高档名酒的不良风气,也是造成大量名酒被造假的客观原因,因此,狠刹奢侈浪费的社会不良风气也显得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