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正文

该不该在乎唱衰中国论

时间:2013-08-10 09:28:21 来源:新浪财经 评论:0 点击:

  近期,关于中国经济减速、危机甚至可能崩溃的又一轮“唱衰中国”言论频现海内外舆论,受到民众乃至决策者的广泛关注,有人甚至对舆论本身感到担忧。
  
  之所以再度出现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大体出于几方面原因。
  
  首先,中国经济自身存在问题。上半年以来,外贸数据下滑、产能过剩、地方财政、影子银行、流动性紧张、国企效率等中国经济当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被媒体披露。GDP几个季度的减速更给评论家提供了批评的依据。
  
  其次,西方媒体挖掘和曝光问题的兴趣远大于歌唱形势大好的兴趣。在此番唱衰中国经济论中,影响力大的仍然是西方几大主流专业媒体,如英国的《金融时报》、美国的《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等。这些媒体嗅觉灵敏,言辞犀利,尤其是,他们随时刊载各方知名经济学家的专业评论,权威性不言而喻,在国际经济界拥有巨大的眼球吸引力。在西媒看来,挖掘和暴露问题对社会进步的贡献可能更大,同时,作为专业的严肃媒体,问题报道表明了媒体的深度、专业度和公信力。
  
  第三,经济学界的推断。一些经济学家早有预言,自2008年爆发的这轮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会沿着美国、欧洲、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这三波浪潮袭卷世界。实际的情况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在印证这一推断。五年来,美国和欧洲已经先后受到“洗礼”,迄今欧洲还在危机中挣扎,但危急度已经有所降低。而去年,尤其是今年以来,新兴经济体的问题正在不断暴露。巴西、俄罗斯、印度等其他几个金砖大国经济都显著失色。在同一阵营的中国也不免受到波及。近来的经济数据从一个侧面证实了这一情况。中国经济的确在减速,只不过,相比于其他经济体,这种减速是微不足道的。
  
  还有一些人认为,西方媒体唱衰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的论调是出于别有用心的设计。舆论攻心。得承认,持有舆论斗争论的人并不罕见。
  
  该怎样看待外界貌似不友好的“唱衰论”?
  
  笔者以为,在中国经济问题上,对媒体的讨论和批评应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勉之,不着边际者更何妨付之一笑。这体现的不仅仅是大国心态,更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以外例来看,关于美国经济,美国国内的唱衰论调就长盛不衰。不久前美国著名汽车城底特律破产的消息受到举世瞩目。8月5日,美国知名智库、共和党思想重镇传统基金会就发表文章——《底特律破产,国家也将完蛋》,措辞严厉抨击美国的国内经济政策。文章认为底特律只是暴露了美国经济问题的冰山一角。事实上,对于民主党政府,传统基金会,以及其他共和党智库对美国经济的批评从来没有中断。这些专业机构的言论毫不留情,影响力巨大,在两党制的美国社会起到制衡作用。不过,尽管传统基金会“危言耸听”,美国经济近年来还是在不断复苏,实际情况有目共睹。
  
  更重要的是,打铁还需自身硬,真正强劲的经济唱不衰。过去二三十年,中国经济每隔几年就会出现一次波动和周折,其中有过经济过热,也有过受外部影响的显著下滑。练好内功,把自身经济问题解决好,用事实说话,不必在意一时的经济数据。例如前几个月中国外贸数据不理想,被外媒轮番报道,仿佛给市场增添了阴云。而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外贸进出口双双好转。对此,媒体报道也不会遗漏。
  
  从大势和长期趋势来看,中国经济的增长潜能仍然巨大。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的话来说,中国未来发展有六大红利,包括工业化和城市化红利、改革和开放红利、市场、创新、人力资本以及合作的红利。这些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会随一时的数据或者言论而轻易改变。
  
  而前世界银行[微博]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更是中国经济长期“唱多论”的代表,事实上,他过去的许多预言早已成真。林毅夫日前对媒体表示,未来20年,中国经济预计还可保持7.5%-8%的增速,而未来7年,7.3%的增速是中国政府的增长底线。
  
  美国卡内基和平基金会的中国问题专家黄育川则认为,中国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需要防止抑制自身的增长潜能,而这最终需要深化改革来实现。
  
  反观“唱衰”“唱多”的舆论,其实不过是和“货币战”一样,是媒体或者评论家吸引眼球制造的概念标签。毋庸讳言,我们生活在充满标签的世界,贴标签正是媒体的重要工作。而真正理性的眼睛并不会被标签所遮蔽。(
相关热词搜索:该不该 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