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因为禁止使用一些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物质,而受到消费者青睐,生产消费迅速增长。与此同时,市场上各种打着“有机”旗号借机炒作的产品和企业也层出不穷。普通消费者则对于有机食品的认识也存在一些误区和模糊不清之处。这都有赖于有机食品常识的普及和更有效的市场监测和监管。
21世纪经济报道梁钟荣;黄勇浩;倪涵广州、深圳报道
继上海有机蔬菜配送商“天鲜配”和辽宁百味园相继落马之后,7月22日,江西德上科技药业有限公司的两款有机产品亦被查出部分指标超标,这使得有机产品的安全问题再度递到公众台前。
在广州,记者送检的两个蔬菜类产品中,同样被查出镉、亚硝酸盐等超标问题,而这两个产品的厂家分别为广州东升农场有限公司、广州市全兴汉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药用植物栽培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徐常青博士对记者坦言,国内有机食品已逐步向规范体系发展,无论是在生产环境,抑或是监督环节如网上溯源体系,已多与世界标准同步,但仍有诸多问题。
作为种植面积已达世界第三的有机生产大国,有机产品生产遍布中国各地,但对于有机产品的乱象治理才刚刚开始。2012年7月1日起,被称为“史上最严标准”的有机认证新规正式实施,新规未改变对于有机食品的定义,但是审查更趋于严格、流程更为复杂、检测频次亦由一年一次改为一年多次。
有机认证获取愈加艰难,往日在超市中常见的有机食品特别是有机蔬菜已趋于绝迹,更多标识“有机”的产品出现在山姆会员店、淘宝或是电商中。
记者获悉,针对目前我国有机食品行业的问题,国家已经决定于今年七月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有机食品企业大督察。此次督察将围绕有机食品生产中的关键节点进行,试图厘清行业乱象。
一位权威人士透露,此次大督察的重点将是各有机食品生产重点示范县。与以往相比,此次大督察“空前严格”,一旦发现问题,检查部门将联合质检部门对涉案有机食品企业进行处罚,严重者将被取消有机食品生产销售资格。
国家认监委一位知情人士同时透露,在淘宝等网络上泛滥、标识“有机”的食品同样是重点检查的范围。
两类有机产品送检镉超标
在此次于7月12日送检的产品中,我们在华润万佳和Ole超市分别采购了东升农场标识绿色蔬菜的通菜、全兴汉华的茄子产品,选择的检测机构为广东药监局旗下的广东省保化检测中心。
在对通菜的检测中,我们总计检测了铅、镉、氟、亚硝酸盐、对硫磷、乐果、氯氰菊脂、甲胺磷、敌敌畏、百菌清、灭幼脲等11项;茄子则检测铅、镉、乐果、氯氰菊脂、百菌清、氰戊菊脂、乙酰甲胺磷、毒死蜱、多菌灵、三唑酮等10项。
数据显示,在整体的检测中,通菜有两项标准不合格,茄子亦有两项不合格,其它选项全部达标。
细分起来,通菜中镉检查出18μg/kg,而方法检出限为0.1μg/kg,亚硝酸盐为1.3mg/kg,而方法检出限为1.0mg/kg;茄子中铅的含量为0.02mg/kg,超过0.005mg/kg的检出限,镉的含量为4.0μg/kg,方法检出限为0.1μg/kg。
资料显示,东升农场为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是广州市亚运会蔬菜供应商,该公司拥有ISO、GAP、绿色、有机认证,市场遍及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福州等一线大城市及珠三角、港澳,同时也远销海外市场,如北美、欧洲、非洲及东南亚等国家;全兴汉华的基地则位处增城市,其拥有30万平方米的有机蔬菜种植大棚。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这两个菜式都不太合格,但由于未使用农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生产过程中是遵循有机作业方式的。”一位要求匿名的专家表示,亚硝酸盐超标,更多是因为水质、大气质量问题,如长江、珠江的水质都不容乐观;而在检测过程中,如果存放超过两天也有可能出现超标情况(注:我们通菜的送检时间是7月12日,检验时间是7月15-22日)。
上述专家解释,铅、镉的超标,除却查看水质是否同样遭受污染外,需要看是否是因为种植区靠近矿区,或是土壤中原先即已有重金属污染。
记者登录“中国食品农产品(6.91,-0.06,-0.86%)认证信息系统”查证,东升农场的通心菜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发证机构为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全兴汉华的茄瓜产品也已通过有机认证,发证机构为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
上述专家解释,绿色食品等级低于有机食品,其分别有AA级、A级两个等级。AA级要求不能使用农药,A级限量使用限定的农药,“从这一方面来说,东升农场应该是按照AA级来种植”。
“目前国内大城市的大气和水质质量情况下,很多的食物都含有镉,但人一生的镉摄入量不能超过2克。”上述专家透露,镉是有害重金属,且人体难以代谢出去,在体内的半衰期长达17-38年,而超过2克则有可能酿成骨痛病,较其他重金属而言,镉更容易为农作物、蔬菜、稻米所吸收;铅主要看其摄入量在人体血液中的浓度比例,国家的铅中毒标准是大于100μg/L。
该专家认为,从检测报告初步来看,东升农场和全兴汉华应该没有故意使用重金属,其中的超标指标更有可能是珠三角区域的土地重金属污染、大气或是水污染所致,“譬如镉的污染,如果是蔬菜叶面的,则有可能是大气污染;而根部,则可能是水质或是土壤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以此前各种绿色、有机产品混乱不堪的标识相比,以上两个企业产品的标识已趋于标准和清晰:东升农场的通心菜包装塑料上有绿色蔬菜标识,全兴汉华则有国家规定的中国有机产品标志、中国有机转换产品标志。
批发市场进货的有机们
如果说东升农场和全兴汉华的产品存在瑕疵是受到不可控的外力影响,那么更多标识“绿色”或是“有机”的产品则是有意而为之,上海“天鲜配”和辽宁百味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百味园”)即是其中典型。
6月21日,百味园位于大连甘井子区一废弃防空洞内的造假窝点被捣毁,该公司责任人同时被拘留。而在过去的5年中,凭借着齐全的有机认证标识,百味园假有机蔬菜在大连市一直销售。
百味园董事长朱云峰此前信誓旦旦的表示,该公司一直坚持自营,一方面是因为有机食品价高,经销商多不愿意经营,另外一方面,担心“遇到不良经销商用普通食品冒充销售”。
事实是,百味园主要从双兴蔬菜批发市场购买各类蔬菜、水果,经简单分拣、包装加贴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后,销往东北三省各大城市及北京、山东等地。此中,百味园从大菜市购菜1元1斤,进入商超后按有机菜卖35元1斤,利润空间巨大。
记者从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看到:从6月24日开始,“百味园”的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已被“暂停”使用,其认证机构为北京五岳华夏管理技术中心。
同样的例子发生在上海“天鲜配”身上。2012年12月份,这家从事高端生鲜农产品到户配送的公司被查出用普通蔬菜虚冒有机蔬菜向客户配送。
“天鲜配”成立于2009年,主打服务是向客户提供孙桥有机农场采摘的生鲜蔬菜,短短三年的创立时间,便在上海积蓄起近2000客户。
孙桥有机农场一位负责人则透露,从2011年开始,“天鲜配”和农场的合作就出现了问题,进货的蔬菜品种、数量不但减少,而且货款拖欠也比较严重。多位从业者则揭露,“天鲜配”将购自大众化蔬菜批发市场的蔬菜,作为有机农场的蔬菜进行配送
由于经营的不善及对客户失信,“天鲜配”曾暂停运营过一段时间,其后更换新主,原有的运营单位已从上海复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变成了上海义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国内有机食品还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因为大部分产品是出口,譬如到欧美日等国家。”良食网CEO唐忠告诉记者,欧美国家给出的价格更高,使得种植户愿意往外走。
徐常青解释说,由于不准使用农药、化肥等,有机食品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病虫灾害等问题时,没有更好的替代消灭病虫害的办法,因此束手无策,有的企业还铤而走险,使用违禁农药、化肥等代替。“我们在日常检查的过程中就发现,有的有机食品生产企业白天不用农药、化肥,晚上却偷偷使用。”
随着有机新规的实施,认证的获得更趋艰难,加之超市驱逐的前提下,众多的有机食品厂家纷纷进军电商行业,而此中以淘宝为主。记者在网上搜索看到,众多标着“有机”的食品,事实上并无认证标识,或是用过期的认证标识;有的食品提供的认证标识并非该企业所生产;有的企业只有一样产品获得认证,却标识在多个产品上;有的公司则以“超有机”标榜。
事实上,根据我国《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有机食品认证证书有效期仅为一年,在有机新规的限制下,部分“有机食品”认证虽已过期或撤销,却照用不误。4月北京质监局即查出,北京沿河绿地瓜菜种植合作社4种蔬菜在有机认证证书已经过期、随后既未继续认证的前提下,同样继续标识“有机蔬菜”进入京客隆超市。
与此同时,在淘宝网[微博]上记者搜索绿色有机蔬菜标签,发现有不少网络卖家专门印刷绿色有机食品标签,并且价格低廉,五百张起印,够万张价格还能优惠,而一张的费用仅数分钱。
推高身价的各种噱头
在2012年上半年,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对认证公司进行整顿,实行条码制度后,超市里的有机农产品因此大大减少。记者在深圳、广州的数个超市探访中,未找到标榜“有机”的蔬菜,倒是发现不少经保鲜袋包装的高价菜,叫法五花八门,其中包括无公害蔬菜、精品蔬菜、优质蔬菜等,价格较普通蔬菜贵一至两倍。
记者在超市中采访的数位消费者均承认,对于标识的“无公害”、“绿色”、“精品蔬菜”、“优质蔬菜”等,由于自身并不具备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常将其和有机相混淆。
事实上,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是层层递进的关系,越往上安全程度越高。无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中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亚硝酸盐等)的含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允许范围内,人们食用后对人体健康不造成危害的蔬菜。市民在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购买的一般蔬菜,即为无公害蔬菜。
绿色蔬菜是指在产地生态环境良好的前提下,按照特定的质量标准体系生产,并经专门机构认定,允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蔬菜,市民可以认准包装上的绿色食品标识。
有机蔬菜则是指在蔬菜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有机生产规程,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以及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协调种植平衡,维持农业生态系统持续稳定,且经过有机食品认证机构鉴定认证,并颁发有机食品证书的蔬菜产品。
“一方面是有机认证监管的趋严,有机认证证书难以拿下,即使拿下也需要较高的认证费用;另一方面,是国人日益增长的对有机蔬菜的需求,而国人更相信证书的作用。如此一减一增,便会给不法商人寻租的空间。”唐忠说。
事实上,有机的种植具有严格的空气、土壤质量要求。按照相关标准,如果养殖地以前种植过非有机的其他作物,要进行3年的转换种植,且周围方圆百米内不能有任何空气污染源,比如说机动车尾气也算入在内。按照这个标准,国内符合有机种植的区域少而又少。
宁波市七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品牌总监何良冠告诉记者,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区域发展有机农业,土地改良即是巨大的费用支出。“我们公司在宁波有500亩土地,为了去除15年以前的农药残留,投资5万/亩、总计2500万左右进行土地改良。”仅此一块,即限制了很多企业进入有机农业生产。
送检蔬菜镉超标:有机食品们隐藏了什么?
21世纪经济报道梁钟荣;黄勇浩;倪涵广州、深圳报道
核心提示: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因为禁止使用一些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物质,而受到消费者青睐,生产消费迅速增长。
有机食品认证乱象:一年前花2-3万就可买到认证
“有机认证这一块存在太多猫腻,以前有些小的认证企业拿钱就可以给你认证标识,大的认证机构则爱惜名声,检测严格且持续追踪,其认证更能获得市场认可。”良食网CEO唐忠这样告诉记者。
良食网有机产品的认证单位为南京国环。宁波七禾有机集团品牌总监何良冠向记者表示,在国内具有有机认证资质的企业中,中绿华夏和南京国环是“最具有代表性,也是最权威的”。
目前,我国有机产品认证机构总计有23家,而在2004年,这个数据为36家,七年减少了三分之一。在过去的两年中,黑龙江绿环有机食品认证有限公司、湖南欧格有机认证公司被取消认证资格、吊销认证执照。
“从去年新版《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实施以来,国家的检查力度堪称史上最严,由此倒逼认证机构愈加规范。”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药用植物栽培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徐常青告诉记者,随着处罚力度的加大,往常花钱即可拿到有机认证的现象已经减少。认证企业更担心在新规下被吊销从业资格,从而退出认证行业。
但一位有机产业从业者认为,不少有机认证企业都很有来头,一般都是背靠某部委。“认监委属国家质量监督检验部门,纵使根据违规的有机产品溯源查出认证机构存在问题,但是各个部门之间并不买账”。
另有有机蔬菜从业者则向记者表达了如下的担忧:新规虽对有机认证企业违规给予严格处罚,但在目前有机产业仍处“襁褓期”、有机认证市场蛋糕不大的情况下,大部分有机认证企业仍然“吃不饱”,如何确保有机认证企业未来不出现违规的风险?
违规乱象:撤销、暂停认证
过去的三个月,江西德上科技药业有限公司(简称“江西德上”)、辽宁百味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百味园”)都因为伪造有机认证产品的问题而受到了查处。
记者在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网输入“江西德上”,发现其生产的两款产品经过有机认证,认证机构是北京爱科赛尔认证中心有限公司。该证书的有效期到2014年6月,认证范围“加工:米粉(雅因乐婴幼儿有机米粉)”。
但事实上,德上科技的两款米粉被检测认定含有黄曲霉毒素,而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
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同样显示:百味园获得的有机产品认证证书,截止日期为2013年12月29日,认证机构为北京五岳华夏管理技术中心。
但百味园之前宣称,其生产基地分别位于金州新区向应街道城西村、普兰店市大刘家镇大刘家村和大刘家镇唐家房村三个地块,而上述三个地块所属的镇政府和村委会负责人均表示,与辽宁百味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没有合作,其中一个地块,压根儿就没有所谓的有机蔬菜基地。
深圳华夏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学论对记者表示,国内企业的造假成本过低,而国外作弊的成本很高,“消费者们可以联合起来,将造假企业告上法庭,索赔自己的权益损失”。
一位有机产业从业者称,有机产品经过有机认证后,根据有关规定,若企业在一年内出现重大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将被撤销有机产品认证证书。
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网显示,截至今年7月25日,被撤消的有机认证有257张,对应的认证企业分别为:五洲恒通82张、中合金诺26张、杭州中农22张、爱科赛尔19张、浙江公信和中安质环各17张、方园标志16张;
被暂停的有机认证为43张,其中五岳恒通20张、杭州万泰7张、杭州中农5张、五岳华夏和中安质环各3张。
徐常青解释,撤销常常意味着企业的产品认证不合格,产品有机认证证书最终被认监委取消;暂停则主要是两种因素,一是企业产品在抽查时不过关,需要自证清白,在自证期间暂停了该类产品的有机认证证书使用资格;另一种为企业认为在最严新规下产品很难过关,故需要自我整改,避免被吊销,“因为一旦被撤消就不能再次参与认证”。
“在最严新规下,一个认证企业如果被撤消或是暂停的有机证书较多,那说明在认证过程中极不严谨。”上述有机产业从业者如是尖锐批评道。
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顾问邱宝昌说:“标准怎么保证不被人误用?标的发放有没有利益的影子?谁来授予有机的称号?这三个问题表面上并不矛盾,实际上存在利益的冲突。”
“看起来第三方中介是客观中立,但往往背后有相关的利益输送。不仅仅是企业,部门也在逐利。”邱宝昌说。
认证利益链:花钱买通过
有机食品认证过程很严格,认证程序大致分为申请、文件审核、实地检查,编写检查报告、综合审查评估意见、颁证决定、颁证决定签发、有机食品标志的使用以及保持认证9个步骤。
“以前有机认证乱象丛生,很多企业花一两万元就可以买到,好一点的认证机构还不止这个数。”宁波七禾有机集团品牌总监何良冠说。他没有透露其认证单位南京国环的具体认证费用,但表示:在获得有机认证之后,南京国环随时过来抽检,“控制特别严格”。
据悉,目前有机认证分为欧盟检测、日本检测和国内检测三种,费用和专业程度逐一递减。2012年7月之前,国内认证每年交两万元年检费即可获得通过,而中绿华夏和南京国环的认证费用在3万元以上。
前述有机产业从业者表示,由于企业认证为多个品种,“如一个农场种植10个品种,则全部都会检测,每项检测费用都在2-6万元之间”。如此算起来,权威认证机构的认证费用会增多,部分企业会选择收费低廉的认证机构做认证。
“2012年前,部分有机认证部门本身是利用政府资源骗钱的造假机构。”上述从业者解释,认证人员如同皇宫派出的“钦差大人”,要企业专车迎送,吃喝玩乐一通,还要企业承担“差旅费”。只管发证收钱,哪管真假“有机”。
他从根本上质疑有机认证的可靠性。“除非是深山老林或是荒无人烟的处女地才有良好自然环境。靠近大城市的、景点式的园艺场,大规模的菜篮子工程,哪有不用农药、化肥能长好作物的?”
认证机构对有机企业认证也是底气不足,因为他们的生存要靠这些有机企业缴纳认证费用。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有机认证需要三个月以上的时间才能拿到,长的可能要半年左右,由此滋生寻租利益链,而这些主要发生在2012年7月前。
“交2万元左右,一些认证机构或中介公司会帮你做好从申请到文件审核,最后至实地检查的所有认证流程,有些认证机构甚至主动找加工企业花钱买有机食品认证。”
在如此模式的操作下,有机认证第一阶段的审查只要两三天就会通过。随后准备各种材料,一个多月后,生产者就可以顺利拿到有机转换认证了,由此产品就完全可以以有机产品的身份进行销售。
另一方面,对于即将达到有机认证标准的企业,或是早已通过了各种认证、如今又有新的认证需求的企业,认证机构或是中介机构亦可以先帮助其办理,并在后期再帮助企业整改,最后使其产品符合国家有机产品标准。在这其中,认证企业或中介机构赚取的是各种咨询费、培训费、服务费等。
目前的认证乱象,除了认证机构经费来源不足、有机市场蛋糕尚未做大外,相当原因在于认证机构背景的复杂。
细数我国目前的23家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其类型分成三种:一种是部委下属机构;一种是挂靠大学或科研单位名下;最后一种是民营类。所有的认证机构都归国家认监委统管,并委托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分管。
其中,部委机构占据较大比例。
如果认证有机农产品的公司违规认证、认证不实,处罚是:撤销其认证资格、罚款、没收非法所得,直至赔偿、追究刑事责任。
不过,上述知情人士表示,纵使是地方的认证机构,亦有地方各部门或是高校的背景,而认监委属国家质量监督检验部门,“发现问题之后,大家相互扯皮,或是向上搬救兵,结果就是处罚机构不处罚认证机构”。
而有时检查发现有机食品企业的问题后,公关电话就打过来,有时候检出了问题也会轻松带过。
最严的新规和规范设想
有机食品步入快速发展期,资料显示,2010年全球已形成800亿美元的庞大市场,而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有机食品的消费市场。有机、绿色食品市场正以年均20%-30%的速度增长。
“自去年7月1日新规之后,我们自己注销掉了有机认证。”广东清远一家有机蔬菜企业告诉记者,根据新规要求,每一批次的蔬菜都要抽检,“譬如一类蔬菜我一年生产四次,那么需要检四次,而以往是一年只抽检两次”。且如果一块地中采摘时间差距超过一个星期,也需要按不同批次计算,如此将极大增加企业成本。
北京一家有机蔬菜厂家也坦言:“新规施行后保证了更为有序的操作模式,但我们也停掉了所有合作基地的产品,只销售自营农场的产品。”该厂家负责人同时透露,部分采取会员制的农庄是发生“假有机”的重灾区。
新规之下有机认证的成本增加了多少?南京国环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所提供的新收费标准显示,有机认证收费项目主要包括申请费、审核费、证书费、年度管理费、证书变更费、有机销售证书费、抽样检测费、检查接待费等,其中审核费包括文审费、检查费、报告编写费、报告审核费,并根据生产规模和工艺复杂程度,检查费还会乘以相应的系数。
在菜农提供的一份收费单据中,比如空气检测费从过去的667元变成了2000元,土壤检测费从过去的500元变成了1500元,全都翻了3倍左右。
徐常青认为,有机认证费用的增加,提高了有机认证的门槛,使得部分假有机企业需要考虑拿证的成本,使得假证泛滥现象得到遏制。“我们其实更强调种植过程的有机,让更多的消费者相信,认证其实只是一种增加销售的方式”。
除了价格的提升,有机认证新规之严,还体现在认证程序、检验项目、认证标准等方面都做了较大的调整。项目从多年一检到一年多检,而且每次检测都有成本。
不过,数位有机食品生产企业则认为,目前的新规仍有不合适之处,如多次抽检也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而有机食品的监管更应该加强。
有机食品进入市场后,工商、农业、质检等多个部门都负有监管职责。但现实情况是,有机食品全程监管存在交叉或空当。农业部门管生产,认监委管认证,工商部门管流通,卫生部门管餐桌,只要有一个部门监管缺位,就无法管好有机食品。
鉴于以上问题的存在,曾有部分企业要求各部门成立联合执法小组,去监督有机食品的安全问题;或是增加有机认证企业名单,降低有机认证的费用。
唐忠对此并不认同,在其看来,具有更大权力的部门式监察,其实会产生更多寻租空间。他更倾向于由市场去检验。
基本合新规,标识存误区:超市有机食品知多少?
近年来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使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倾向于购买新鲜、天然的食品。正是看准了这个商机,不少商家开始推出价格较高的有机产品。有机产品也已成为超市商品中的一个靓丽品类。
目前,各大超市和卖场的农产品柜台中,贴有“有机认证”标志的蔬菜往往比普通蔬菜的价格高出三四倍、甚至十余倍。
由于利润高额,此前有不少商家铤而走险,想尽各种方法套上“有机”概念,一时间市面上充斥着各种所谓的“有机蔬菜”。但有的是从普通农产品中心批发过来后,在超市自行贴上有机标签,高价售卖;有的则是自己“山寨”有机标签以假乱真;更有甚者,在有机蔬菜中掺杂普通蔬菜进行销售。
因此近年来,有机认证标示使用不规范、有机食品掺假等问题被频频曝光,也使得有机产品市场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
修订后的《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以下简称《规则》)就是在这个环境下应运而生,并在2012年7月1日起全面实施。
如今《规则》实施已经一年有余,消费者判断有机食品有了唯一标准,就是看食品包装是否贴了有机认证标签,而标签上有认证单位,还有17位数字的追溯码。
那么一年过后,目前各大超市中销售的有机蔬菜的情况又是如何,此前“有机”标示混乱甚至以次充好的情况是否还存在?记者带着疑问走访了沪上的几家超市和一些精品超市。
辨别困惑:或有或无的有机标识
根据新规,较规范的有机蔬菜包装上应该标有:“无化学农药、无化学添加剂、无人造色素、无转基因成分”等,并贴上有机认证标签,标示认证单位、有机证书编码,但没有标注认证证书的有效期限。
记者在上海静安寺一家精品超市的有机蔬菜柜台看到,显眼的地方摆放着多家公司的有机认证相关信息,销售的蔬菜上也粘贴着认证信息和有机追溯码。
但这些有机蔬菜具体是哪家公司生产的,作为消费者并不能很便利地辨认,唯一的方法就是刮掉有机码涂层,上网进行查询,但这在购物时操作并不一定方便。
不要说不同公司的产品,即使一家公司出产的有机蔬菜,有时都不能很好地分辨其真伪。
位于上海万体馆的世纪联华超市内,蔬菜柜台有特别为有机蔬菜开辟的专柜,一份份产品被塑料膜包好摆放其中,消费时一眼望去甚是显眼。
记者比较发现,有机蔬菜价格要比普通蔬菜高出不少,不少品种均高出数倍。负责有机蔬菜柜台的工作人员称:“除了一些对于生活质量要求很高、同时也有经济实力的消费者之外,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普通蔬菜。”正是由于价格原因,记者看到有机蔬菜的柜台上较少有消费者购买。
记者从冷柜中随机拿取一份包装完整的“散装有机空心菜”。除标明是“有机蔬菜”之外,包装一角还贴有一个认证标签,注明了该蔬菜的生产厂家为上海点点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点点绿”),同时还标注有第三方有机认证机构的名字——“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以及国家规定的相关标识和可追溯的有机码。
为了验证这个有机码的真伪,记者随后登录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输入该有机码后确实存在认证信息。认证的产品名称和商品名称均为“空心菜”,产品包装规格为250克。
不过,这样完整标识的产品只是个别。专柜上大多数有机蔬菜只是在包装的名称上标注蔬菜名,并没有明确标注“有机”二字,多数蔬菜的包装上也没有粘贴有关有机认证的标签。负责时蔬柜台的工作人员介绍,“有没有贴认证都是有机蔬菜。”
而记者登录另一家有机产品公司的官方网站,上面所有的蔬菜分类都是以“有机”开头的,但是该公司产品在超市中销售的部分蔬菜并没有标明是“有机”。
针对这一不一致的情况,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拨通了该公司的电话。对方工作人员表示,公司的蔬菜是否是有机,还是要看最后销售终端销售的产品是否粘贴了相关的认证和有机码。如果蔬菜上是贴有有机认证标签的,就一定是有机蔬菜,而没有贴标签的“只能说是无公害蔬菜”,不过价格也是要比普通蔬菜贵。
新规促整改:不符产品基本下架
事实上,严格意义上的有机产品,必须从生产源头到消费者购买的整个过程都做到可查,也就是说,如果消费者从超市购买了一盒有机蔬菜,他就应该可以查到这盒蔬菜从超市、到运输、到生产企业、到田间地头这一系列环节中的所有信息。任何一个环节的信息和监管中断,都不应出现。
而上述情况意味着,消费者如果不仔细查看标签,光是看价钱和摆放的位置,极易将摆放在一个柜台中的“无公害”蔬菜当做有机蔬菜购买。
在这些蔬菜旁边,还经常摆放着其他同样包装精美、价格高于普通蔬菜的产品,貌似希望傍上“有机蔬菜”的大腿。这些蔬菜的包装上虽然没有有机码标签,但却在包装上印着一串追溯码,消费者有可能将其误认为是有机蔬菜,并为此埋单。
记者在几家超市的有机蔬菜柜台前,随机采访了几位正在挑选有机蔬菜的消费者,发现他们对于有机认证的情况并没有过多的要求,认为只要是贴着标签的蔬菜就应该没有问题,一般情况下不会仔细查看相关的认证信息,更不会去查验有机码。
而从价格上来看,没有粘贴有机认证码的蔬菜,卖的价格也和认证蔬菜一样高,例如28元一公斤的红萝卜,53元一公斤的西兰花。
在上海一家精品超市,记者也发现,空心菜的标签上就只标明了“有机”二字,大多数蔬菜都只是注明蔬菜名称,但是价格还是不菲。
值得注意的是,同样的蔬菜品种,销售价格还会有不同。比如,记者登录点点绿的官方网站发现,网上零售每公斤36元的有机空心菜,在上述精品超市的价格为每公斤44元。
点点绿工作人员表示,超市终端的销售价格肯定要高于公司的进价,但是最终的销售价格是终端渠道依据其自身情况而定,并不受生产公司的控制。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尽管上述几家超市销售中的有机蔬菜存在着标识上的误区,但是上海的超市终端有机蔬菜的整体销售情况基本上符合《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在记者走访的多家超市中,并未出现未获得有机产品认证、却在产品包装及标签上标注“有机产品”或“有机转换产品”的蔬菜。
正是去年出台的所谓的史上“最严新规”,对有机蔬菜的监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少资质不过关的生产企业被挡在了有机蔬菜门外。
有超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前超市是有销售过不少标有有机字样、但实际为普通蔬菜的产品,但是自从《规则》出台后,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已经被下架,能够销售的也必须是有相关认证信息的产品。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超市能够做到的就是严格执行《规则》中的相关条款,对于整个有机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还需要监管部门、企业自身和各家检测机构等共同努力完成。
前车之鉴:美德日三国如何进行有机认证
虽然有机农业的“祖宗”是中国,但是在有机农产品的认证上,中国却远落后于欧美这些“学生”。
中国的有机农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但至2003年,国家才颁布《认证认可条列》,使有机产品的认证走上规范化。而早在31年前,英国“土壤协会”就在国际上率先创立了有机产品的标识、认证和质量控制体系。
不少有机农业发展迅速的国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先后建立起了相关的法律法规。1990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有机食品生产条例”。1991年,欧盟委员会通过欧盟有机农业法案(EU2092/91),随后在欧盟的15个成员国实施。
现行的很多认证标准,则是在2000年后颁布的。2001年4月,日本开始执行有机农业标准JAS(JapaneseAgriculturalStandard)。2002年10月21日,美国正式开始执行有机农业标准NOP(NationalOrganicProgram),使用“USDAOrganic“作为包装的认定标志。各国都对有机产品的认定做出了非常严格的规定。
良食网CEO唐忠告诉记者,随着2012年7月1日有机新规的实施,中国在有机食品的认证标准上已与世界接轨,甚至更加严格,“但在施行和监督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高门槛和认证难
给经过认证的有机产品贴上有机标志,是许多国家对有机产品进行管理的一种方式。在中国,想从生产其他产品到有机产品需要有三年的转换期。美国也规定,土地上的有机农作物在认证前,必须停止使用禁用物质3年。如果在德国,由常规农业转为有机农业生产,必须经历2至3年的过渡期。而在日本,即使是新开垦地、撂荒地,也需至少经12个月的转换期才有可能获得有机农业认证书。
而后,作为有机食品世界里的重要一环,只有通过认证机构的认证,有机产品才能真正获得承认。
在美国,有机认证机构大致分为二类,需要得到美国农业部审批。一类是官方机构,主要是指经美国农业部认可并获得授权,开展有机认证的各地方州(县)一级的政府农业主管部门;第二类是非营利组织和私人部门,如著名的CCOF(加州有机农场组织,californiacertifiedorganicfarmers)和OCIA(美国国际有机作物改良协会,OrganicCropImprovementAssociation)。认证工作包括视察农场耕地与加工设施、详细的记录保存,以及定期检测土壤和水。
在日本,县、市分别申请、成立农林水产省授权的登记认证机构,实施有机食品的检验和认证业务。登记认证机构必须接受农林水产省审查,满足基准机构的,农林水产省大臣给予认可并登记,确定实施登记认证业务,对农户等的申请者是否符合认证基准进行检验和判定。
德国则是采用市场化的认证机构,经过激烈的竞争,原有的50多家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现在已经降至23家,均是经政府确认的私营企业。德国对认证机构的要求非常严格,认证机构的认证必须符合ISO标准。
严格的标志使用和监管
美国对有机农产品有严格的认证要求,不能随便将“有机”冠在商品上。美国不对获证产品强制使用国家标志和认证机构标志,但上市的获证有机产品,必须在产品包装上标明认证机构的名称。
美国还根据有机成分占产品的100%、≥95%、≥70%,将有机食品的标签依次分为“100%有机”、“有机”、“有机成分制造”三种。对于有机成分占其质量不到70%的食品,可以列出各类成分,但是不可以在包装袋上贴有“有机”字样的标志。这有点类似中国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分类。
日本则明确规定,未经有机认证,不允许在产品包装物标识“有机——”、“有机栽培——”、“——有机”、“有机栽培”等字样。
另外,根据日本2001年4月1日实施的有机农产品表示法,符合JAS基准的商品包装袋和农产品必须贴有机JAS标识。
德国于2002年2月正式启用新的、统一的有机标志——生物标志,只要符合《欧洲有机法案》的有机食品,都可以使用生物标志。
而拿到了认证,也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各国都对认证后的企业生产制定了严格的监督和监测体系。
中国《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规定,认证机构应当每年对获证组织至少实施一次现场检查。此外,还应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每年至少对5%的获证组织实施一次不通知的现场检查。
德国则规定,有机农业企业每年要接受1次严格检查。这个工作由有机农业监测机构承担。监测机构与有机农场主或企业实行双向选择,签订检查合同,每年至少检查一次。除此之外,有机农业协会也要对其会员企业进行检查。
日本的有机产品的企业在认证之后,仍要定期接受登记认证机关的抽检,对于不符合JAS基准的,取消其有机产品生产资格。
美国则建立农产品分品种的全国性专业机构、分区域的大区性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加强对有机农产品的准入监管。同时,各州也建立州级农产品检测机构,负责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和产地安全。
土壤污染压缩有机食品发展空间
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两年之内兴起的家庭农场,高举“有机”的大旗,但事实上并未达到有机、绿色的标准。
从源头上看,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已达2000万公顷,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1/6——这使得有机食品的种植区域被局限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有机食品目前在中国耕地面积中占据很小的比例,约在1.9万公顷,和西班牙差不多。”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总工程师郭春敏对记者表示,国内的土地污染虽然严重,但还有适宜种植有机食品的区域。
郭春敏举例,像上海崇明岛部分区域、珠三角的惠州市部分区域,都适合种植有机食品,“空气是符合标准的,而那里的一些土地也没有经过污染”。
我国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发展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可直到今天,依然有许多消费者把有机农业生产看做是简单的“不用化肥、农药和其他化学物品”的“返古”生产,或者在概念、技术上把有机农业与绿色农业和无公害农业混淆。
与无公害农业或绿色农业相比,有机农业不仅仅是不用化肥、农药和其他化学品,更主要的是遵循自然规律,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强调农产品的优质和纯天然,以及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和谐、高效、持续的发展。
不过,随着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使得对土壤、空气、环境要求很高的有机食品已经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失去了种植的“土壤”,特别是华北、华东和华南区域,城市化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土地重金属污染严重。
以华北为例,华北地下水重金属超标,北京南郊污染严重,部分城市和工业企业周边地下水污染呈恶化趋势,严重威胁地下水饮用水源安全;广东“镉大米”事件持续发酵,不仅导致湖南、江西、广东等地的大米销路遇阻,更引发公众对农田污染的担忧。
除却重金属外,长期使用农药亦对我国土地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数据显示,我国农药有效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10至20个百分点,部分农药流失进入大气、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之中。
相比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土壤污染可能是最难解决的。水流可以带走污染物,修复遭到污染的河流。但污染物质特别是重金属进入土壤后,降解起来非常困难。
国家农业部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专家组成员、中国农业大学[微博]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苏德纯表示,土壤污染危害严重,与一些有机污染物不同,土壤中的重金属无法降解,与土壤分离难度非常大,修复非常困难。
“如何给发达区域提供安全而又价格不太昂贵的安全食品?”良食网CEO唐忠的观点是,纵使是部分地区存在重金属污染,但由于有的蔬菜种植是不会吸收重金属,由此对人体无碍。社会及监管部分更应该强调过程中的有机种植,“这已比用农药种出来的食品更加安全”。
唐忠说,在种植过程中,如何综合利用环境控制、栽培管理、器械防治、天然药物的防治方法,进行病虫、杂草的综合防治;如何充分利用太阳能、水能和风能、生物能等再生能源,使各种能源、资源实现良性循环利用也至关重要。
事实上,考虑到我国土地污染的现实,目前国内多提“绿色食品”概念。
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处长叶安平说,中国提出“绿色食品”的概念,是根据中国的粮食安全状况和农业发展水平,按照自己实际情况,结合欧美一些国家发展有机食品的概念后提出的。
叶安平说,当今世界对发展有机食品还是有很大争议的,争论的焦点是在必要的粮食安全与发展有机食品之间如何保持平衡。这牵涉到农业投入和国家能力问题。在一个国家粮食安全水平比较低下的情况下,发展有机食品需要审慎的态度,否则会对粮食产量、农业投入造成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