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由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国际品牌管理中心和4家药店合作设立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专区”在京城5家试点门店启用,通过自动销售终端,销售多美滋、雀巢、伊利、蒙牛、三元等11个品牌的近百种婴幼儿配方奶粉。4家药店也成为了本市药店销售婴幼儿奶粉首批“试水者”。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试点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专区”在诸多细节上尚存在待完善之处。
售价缺乏竞争优势
昨日,首批试点之一的永安堂药店东四店,12个奶粉自动售货柜已全部试运行,所有奶粉的预订售价均与超市持平。但目前,除1段奶粉外,其它在售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均有九折优惠。记者对比了部分奶粉与附近超市以及网店的售价发现,不打折的1段奶粉价格与超市相当,但比京东等网店略高。参与9折优惠活动的2段奶粉,部分比网店便宜,如多美滋2段奶粉的售价就比京东便宜近30元。
国际品牌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婴幼儿配方奶粉专区”采用的是厂家直供的方式。而非超市所采用的零供方式。由于减少了进场费、管理费、净销售分销收入等一大批支出,成本上更具优势,那么为何定价还与超市一样?
该位负责人表示,之所以采用与超市相同的定价,是考虑到消费者的接受能力和市场的反应、自身的货源等多个原因,未来价格可能会有进一步调整,“电商价格”可能是未来“婴幼儿配方奶粉专区”所售奶粉价格的普遍水平。
何时可以降到“电商价格”,这名负责人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时间。而即使药店所售婴幼儿配方奶粉价格与电商持平,在考虑到时间成本、配送便捷程度等其他原因后,并没有明显竞争优势。
盈利模式构建不清
模糊的盈利模式也可能成为影响试点药店“婴幼儿配方奶粉专区”发展的一个问题。
目前,试点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专区”由友宝公司负责运营,奶粉厂家负责供货、药店负责提供场地、配送则由专门的物流公司负责,所获利润则由四方分配。
值得注意的是,友宝仅是一家自动售货机开发公司,并无相关经验;药店免费提供场地,但却不负责经营,奶粉的盈利也远低于药品,似乎无利可图;奶粉企业更是采取了“一视同仁”的方式,奶粉出厂价格与普通经销商的提货价格相同,早就拿走了属于自己的那一块利润。如此看来,整个盈利模式显得格外脆弱。
对此,引入“药店卖奶粉”的商务部下属国际品牌管理中心也显得有些无措。其相关负责人表示,整个“婴幼儿配方奶粉专区”将在试运营期间积累经验,针对产生的问题,逐步调整相应的构架。
补货售后或成短板
“婴幼儿配方奶粉专区”在补货速度和售后上的欠缺,或是其最大的一块短板。
在5家试点药店中,永安堂药店东四店是奶粉自动售货柜最多的一个,可以同时提供300罐各品牌、各阶段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但平均到每个品类数量很少,以多美滋为例,其2、3、4段奶粉各只有4罐在售。如果一个消费者一次购买2罐,其每段的存货量仅够满足2位顾客的需求。
据了解,“婴幼儿配方奶粉专区”运营中,药店并无库存备货,补货由第三方物流提供服务,单日内最多可补货两次。如此算来,单品牌、单阶段的产品一天最多仅能满足6个消费者的需求。
售后服务上,药店不参与。消费者退换货要找运营方,即友宝公司。遇到质量问题,则要自己联系奶粉厂家。而目前通过其他渠道销售的婴幼儿奶粉,遇到相应问题时,消费者只需找到销售方即可。
“现在只是试运行,有问题只能一步步解决。”国际品牌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回应,目前整个“婴幼儿配方奶粉专区”确实存在不少可提高之处,将在试点过程中渐渐完善。然而根据目前的计划,解决这些问题的时间可能不充裕。按计划,其准备在今年年底完成北京地区的试点,明年年中将在全国主要二线城市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