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正文

调和油不能说的秘密:冠名油种含量不会超过10%

时间:2013-10-28 11:31:22 来源:新浪财经 评论:0 点击:

  【编者按】目前,食用油市场存在标识混乱、概念繁多、调和油比例不明等诸多乱象,普通消费者对此疑虑重重。然后,食用油不仅仅存在于我们自己家的餐桌上,餐厅、酒楼,甚至各种各样的食品零嘴,都不缺少它的身影。而威胁健康的阴影,也无处不在。
  
  “花生调和油中实际上花生油所占比例不到5%”、“一滴橄榄油也能叫橄榄调和油?”……食用调和油虽然是各大企业毛利较高的产品,但一直为市场所诟病。而粮油企业也以商业机密为由对各自食用调和油的配方比例严格保密。
  
  本报记者分别在北京和上海地区粮油批发市场进行调查发现,尽管各冠名调和油的油种不同,但是标签标注时将油种从大到小依次标注,而大豆(4489,-15.00,-0.33%)油、菜籽(5166,-13.00,-0.25%)油是调和油中含量最大的油种,一般都会超过40%。
  
  中储粮小包装食用油公司人士明确指出,市场上五花八门的花生调和油、橄榄调和油等,冠名油种的占比不会超过总油量的10%。企业所做的是概念炒作,追逐更多利润。
  
  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庆荣表示:可能厂家不愿意公开配方有一个潜在原因,就是公开配方等于公开成本。没有了盈利卖点,这是主要品牌企业都是不愿意做的。
  
  而更让外界担心的是食用调和油中棕榈油(5856,-2.00,-0.03%)的存在,棕榈油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超过50%,营养品质比猪油还差。当温度降低时,它会与猪油一样凝结成白色固体。长期食用棕榈油会造成人体血清饱和脂肪酸摄入过量,导致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食用调和油乱象种种归根结底是新国家标准的难产,而难产原因,除了涉及是否公布配方比例等外,检测手段缺失也是主要原因。
  
  调和油的隐秘配方
  
  中储粮油脂营销公司透露,市场上的冠名油种调和油,冠名油种不会超过10%,有些企业甚至不到1%
  
  记者在北京和上海市场上看到,目前调和油产品五花八门,包括有花生调和油、浓香花生调和油、原香花生调和油、橄榄调和油、橄榄葵花油、橄榄香调和油、大豆调和油、山茶调和油、芝麻香调和油、花生芝麻香调和油、核桃花生芝麻调和油、芥花调和油、葵花籽调和油等等,市场上以其中一油种冠名的调和油不下十余种,再加上未冠名主打特色等调和油,市场上的调和油不下20多种。
  
  但是目前令消费者感到困惑的是,尽管食用调和油市场品类繁多,但一直以来各家粮油企业的产品配方却从“不为外人道也”。
  
  以益海嘉里公司旗下金龙鱼品牌推出的一款以鱼油为卖点的食用调和油为例,记者在上海某超市中看到,其配料表仅显示含有:大豆油(7132,-38.00,-0.53%)、菜籽油、花生油、鱼油、芝麻油及食品添加剂。鱼油的成分究竟有多少,该公司未做出标注,消费者也无法从其他渠道获得成分信息。
  
  一位在成分配方领域从事研究工作多年的人士告诉记者,虽然没有体现出具体的成分比例,但是根据一般的惯例,该产品中越是靠前的配料,表明其成分就越多。
  
  以此来看,金龙鱼的该款产品“鱼油”成分排在第四位,几乎可以判定其成分比例一定在25%以下。
  
  而国内一家粮油企业的人士告诉记者说,一般而言,食用调和油配方的前两位占到最大比例,后面的配方成分几乎都不足10%。
  
  目前主流品牌都未公布原料所占比例,仅有后来者中储粮金鼎小包装食用油在去年8月公布了其食用调和油的配料比例: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2329,-11.00,-0.47%)油、葵花籽油、芝麻油、橄榄油和茶籽油八种油种,成分比例分别为47.5%、41.40%、6%、2.5%、1%、0.4%、0.6%和0.6%。这款5L的调和油市场售价在65元左右。
  
  而市场上主流品牌调和油主要配料大豆油、菜籽油含量跟金鼎的配料比例差不多,区别就是其他油种多少。据业内人士透露,其他品牌花生油、葵花籽油等价格仍相对高的油种含量会更少,也不会添加0.6%的橄榄油和0.6%的茶油,各大主流品牌类似的调和油都在70元以上,而花生调和油或者葵花籽调和油价格都在5L每桶80元以上。
  
  作为行业潜规则的挑战者,中储粮油脂营销公司更是指出,市场上的冠名油种调和油,冠名油种不会超过10%,有些企业甚至不到1%,此前有“一滴橄榄油也能叫橄榄调和油”的说法。
  
  上海浦东地区的一家粮油批发商告诉记者说:“现在食品调和油的产品要看卖点,像橄榄油、鱼油的调和油卖得很好,而普通的大豆调和油买的人越来越少。”
  
  中储粮油脂营销公司人士表示,市场上的5L橄榄调和油售价在120多元,实际上橄榄油的成分不到10%,企业都是定价就高不就低。事实上,通过各油种的价格就能算出这种调和油价格是否定价过高。
  
  中储粮油脂公司人士表示,为了计算出1桶5L的橄榄调和油价格高低,可以拿1L装橄榄油对比。市场上1L橄榄油售价在100元左右,5L装橄榄调和油按照含10%橄榄油计算就是含有0.5升橄榄油,价格在50元,而市场上普通5L调和油在60元左右,二者相加也就110元左右,并且有利可图。而实际上,市场售价高出这个价格10多元,这意味着价格虚高。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某主打花生油为主的知名食用油企业的花生调和油,实际上花生油在该调和油中所占比例不到5%。”
  
  今年8月份,中储粮又推出一款金鼎3D芥花调和油,5L售价129.9元。这款油芥花油占比50%、玉米油占33.3%、橄榄油占16.7%,其中橄榄油的含量有0.84升,如果按照该配比去超市各购买1桶售价30元/1.8L芥花油、玉米油和1L橄榄油调和,实际价格超过140元,高出金鼎售价10元多。
  
  中储粮油脂销售公司人士表示:“公布了调和油的配方比例,也就公开了成本,就无法借概念新颖、炒作风味调和油概念来提高利润了。”
  
  正因为对于调和油配方比例的不明确和质疑,消费者对食用调和油的信心正在衰退。AC尼尔森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作为国内第一大食用油消费品类,2010年调和油占比40.6%,2011年下降到37.1%,2012年下降到33.7%,已经连续两年下滑。
  
  餐厅里的棕榈油
  
  多家批发店出售的“田唛”餐饮专用油,其标签标识配料只有一种:棕榈油
  
  配方比例的虚假之外,棕榈油的阴影也是调和油的“魔咒”之一。消费者也始终担心,自己买来的食用调和油中,究竟会不会掺杂了棕榈油?
  
  日前,中国台湾发生食用油造假,台湾大统食用油公司多款橄榄油、花生风味调和油是其他油种加进花生香精调和而成,“大统”葡萄籽油,纯度其实只有10%,其余九成是棕榈油和芥花油。“大统”100%橄榄油,“本产品在低温或放入冰箱时,会形成雾状(白色结晶)”,暴露了“大统”添加了棕榈油、棉籽油等。
  
  对此,本报记者也在北京和上海两地的主要超市及粮油批发市场进行了走访发现,在零售卖场中的所有品牌的调和油标签标识上都未发现有棕榈油的字眼。
  
  一家供职于大型粮油企业的人士也向记者表示“零售渠道中除非是非常不知名的小品牌,可能要到县级市场的小品牌才会那么做,大品牌一般是不会添加棕榈油的,毕竟消费者都比较敏感。”
  
  而上海某粮油商告诉记者说:“包含棕榈油的食用调和油往往使用在餐饮类的渠道,它们是专供饭店和食堂的,你要在零售渠道中找是很困难的,那种专供饭店的食用油都是中包装,一般都要10L~20L,价格的话要看棕榈油的调和比例,棕榈油比例少的价格就贵,棕榈油比例高点的则卖得便宜点。”
  
  记者在北京多家出售“鸿乐”品牌中包装食用油的批发店门前发现,鸿乐牌大豆调和油标签上配料除了标注大豆油,还有精炼棕榈油,这种品牌调和油每桶为20升。鸿乐牌大豆调和油标签还特别标注:储存温度低于15℃时,会出现不易消除的分层、浑浊、凝固,为本品正常现象,不影响食用。鸿乐除了这一款调和油,还有一款鸿乐“福星餐饮油”,标签明确标示,配料为成品棕榈液油,标签下部也明确标示:储存温度低于15℃时,会出现不易消除的分层、浑浊、凝固,为本品正常现象,不影响食用。
  
  鸿乐牌食用油生产商为北京鸿乐伟业工贸有限公司,属于北京怀柔区的品牌。
  
  本报与多家出售该品牌的批发店老板交流得知,鸿乐牌调和油、鸿乐餐饮油主要是供应餐饮企业,一般消费者不购买这种食用油。记者了解,鸿乐牌餐饮油100元/20L,鸿乐牌大豆调和油120元/20L。
  
  另有多家批发店出售“田唛”餐饮专用油,这种餐饮专用油标签标识配料只有一种:棕榈油。记者向批发店工作人员咨询,得知这种每桶净含量15L的中包装食用油批发价格在91元,生产商为北京金亭建鑫食用油有限公司。同时该公司生产的香万家一级大豆油中包装每桶净含量15L售价102元。
  
  利润的诱惑
  
  大量掺入价格便宜的棕榈油主要是在南方市场,因为天气热,棕榈油不会出现凝结
  
  通过计算,走餐饮方向的棕榈油5L售价在30元多点,而普通调和油标示5L其实净含量只有4.6L左右的食用油价格都在60元左右,如果棕榈油掺入调和油,不仅可以节省很多成本,也可以卖出高价。
  
  本报记者通过今年10月棕榈油和其他油类的价格对比发现,目前广州、日照、天津、张家港地区的棕榈油价格持续下滑,24度棕榈油的贸易商报价普遍只在5500~5800元/吨。
  
  而国内10月份大豆油的普遍价格都集中在7100~7300元/吨,菜籽油价格则在9200~9400元/吨。相比之下,大豆油和菜籽油的价格分别高出棕榈油近26%和62%。
  
  一位粮油行业人士指出,由于棕榈油比大豆油、菜籽油等国内主要油种都便宜,大量掺兑棕榈油做成调和油,成为国内食用油企业打价格战的利器之一。
  
  更有统计显示,2009年国内消费油脂2300万吨,其中,棕榈油进口800万~900万吨,菜籽油的产量是200万~300万吨,大豆油每年只有150万~160万吨左右。进口棕榈油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国产菜籽油和大豆油,但市场上却很少见棕榈油产品,因为基本都掺兑做了调和油。现在江苏沿江的食用油工厂、国内的主要食用油企业都上了棕榈油分提设施,基本上现在国内的餐馆用油都是棕榈油,占到70%~80%。
  
  中储粮油脂销售公司人士表示,大量掺入价格便宜的棕榈油主要是在南方市场,因为天气热,棕榈油不会出现凝结,造假企业不标示,消费者难以发现,即使进行检测,因为多油种在一起,很难检测出来。
  
  他还表示:中储粮小包装食用油在南方也推出了低端的“中佑牌调和油”,面向餐饮和低收入家庭,里面添加有棕榈油,但是中储粮在标签上明确标示含有棕榈油。
  
  也有企业人士表示,企业一般冬天不会往调和油里添加棕榈油,冬天凝固呈块状,很像猪油。
  
  北京市场没有发现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含有棕榈油的小包装调和油,但是临近北京的天津市场存在小包装棕榈油。记者调查发现,天津聚龙粮油公司推出有棕果谷物调和油,含有:棕榈液油、玉米胚芽油、花生油、芝麻油、小麦胚芽油,其中棕榈油含量最多。
  
  业内人士表示,天津聚龙是天津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商,天津市场70%的棕榈油是该公司生产的。
  
  混乱根源:国标缺失
  
  油脂行业人士表示,有了检测标准,才会有法可依。检测方法没出来,要求出台调和油新国标,只能说空口无凭
  
  王庆荣表示,调和油一度是第一大油种,从2011年开始呈现每年逐渐下降的趋势,原因有四方面:第一没有国家标准,第二配方不公开,第三没有检验方法,第四是部分厂家为了驱利以次充好。诸多问题形成大家对调和油的不信任。
  
  尽管食用调和油行业呼吁出台新国标整顿的呼声不断,但是截至目前,新国标还是没见真容。
  
  记者此前了解到,国家标准出台的主要争论点在于国标具体内容,是否要公布配方比例,冠名油种占比多少才可以成为冠名调和油等热点问题。
  
  “本来据说去年年底时,关于食用调和油的国标就会有结果出来,但是后来由于检测方法的问题,使得国标再度被搁置,目前始终没有标准化的方法来确定调和油中各个油的比例,所以到后来关于国标,行业协会那边也没什么消息了。”国内一家大型粮油企业人士告诉记者。
  
  由于第三方权威检测方法的缺失,让调和油的国标缺乏一个至关重要的技术支撑。该人士称,目前的技术下,只有调和油中成分在15%以上的油类才能比较准确的测定出来,但是很多调和油中的成分都是8~9种油,一些油的比例不到1%,而成分在5%以下就很难在机器中测定出来了。由于技术的空白,使得调和油的检测方法无法普遍运用于目前的调和油产品。
  
  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副会长、江南大学教授王兴国也表示:调和油的检测是非常困难的,“油加油就是神仙都发愁”。为什么食用调和油新国家标准没有出来?主要原因就是检测方法。
  
  据了解,中国粮油行业协会正联合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一起在研究检测方法,这方面的牵头人为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脂工作组组长、武汉工业学院何东平教授。王兴国表示,“以后如果能够变成国家标准,这样对于调和油的市场监管,有很好的作用”。
  
  王庆荣表示:关于检验方法的问题,从现在来看有一定局限性,原因是:第一,要求调和油的油种不能太多,现在三油种,检验是没有问题;第二,油种的每一种油种含量不能太低。何东平教授领导的课题组给他们的建议是:第一,油种最好不超过五种油,第二,每一种油种成分最好不低于5%。
  
  小常识:
  
  1、基础型调和油主要是以大豆油、菜籽油为主要基质油,然后添加玉米油、葵花籽油、亚麻籽油等其中一种或者多种。金龙鱼、福临门、汇福粮油、多力、中储粮金鼎都推出该类食用调和油,该类调和油由于使用的都是相对大宗油种,因此价格相对便宜,一般是超市零售价格一桶在60元左右/5L。
  
  2、特色调和油,比如花生香调和油、花生原香型调和油、浓香花生调和油、芝麻香调和油、橄榄原香调和油等等,这类调和油基础油种仍然为转基因大豆油、转基因菜籽油,但是由于花生油、芝麻油的含量比稍微提高一些,因此得以冠名。相较于基础型调和油价格相对提高几元到十元不等。 
相关热词搜索:调和油 不能 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