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正文

中石化黄岛部分管道被占压难维修 两年前已存隐患

时间:2013-11-26 11:58:32 来源:新浪财经 评论:0 点击:

  昨日,工作人员在漏油点附近勘察。据现场参与市政救援的专业人士称,此处,输油管道和排水暗渠两者位置“设计不规范”。
  推荐阅读:中石化青岛管道爆燃事故背后的中国
  
  青岛黄岛区“部分管道被占压难维修”
  
  公开报道显示,事故发生前两年,管道已存在隐患;有专家称,复杂管网靠近居民区必然增加风险
  
  这次事故损失惨重,暴露的突出问题是,输油管道与城市排水管网规划布置不合理……昨日上午,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调查组组长、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杨栋梁做出上述表态。
  
  在地图上,发生漏油、爆燃的青岛市黄岛区就如同盘踞在胶州湾西边的一只大螃蟹。据中石化黄岛油库一位唐姓退休职工回忆,40年前,这只“螃蟹”上只驻扎着5个大队,农民住的都是草房子。
  
  40年来,黄岛的石化项目与城市建设并行。“原本管线所处的郊区现在变为繁华城区,建筑物众多,人口密集,部分管道陆续被占压,导致管道无法抢维修。即使一些没有占压的建筑物也离管道较近,无法进行管道防腐层大修,存在一些安全隐患。”2011年9月、2012年9月,中石化管道储运分公司与潍坊市环保局和高密市环保局发布了两次《中国石化(4.78,-0.07,-1.44%)股份有限公司东黄(复)线、东临线隐患整治工程环境信息公告》。
  
  22日上午10点,随着几声巨响,埋于地下的管线隐患,被揭开了盖子。
  
  “如果没有居民区,哪来的市政管道?”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杨保军则从另一个方面看待了此次事故。
  
  杨保军认为,没有外来因素,输油管道本身出现爆炸的可能性比较小。而周围如果有居民区存在,即使建筑物和输油管道的最小距离符合了安全、技术规范,复杂的地下市政管道,依然会令输油管道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增加。
  
  40年化工区里居民设施剧增
  
  40年前,黄岛作为一个小渔村,还没有这样的风险。当时,为便于胜利油田原油输出,国家决定在青岛开辟海上运输通道,最终选址在黄岛。建设原油储存库一处和年吞吐量1000万吨的原油输出码头一座。
  
  同时还在修建的则是输油管线。1973年4月至1974年9月,黄岛第一条输油管线铺设完成,长249公里。
  
  东黄复线则是1986年建成投产的。石油带动了黄岛的发展。当年3月,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成立。
  
  但此时,岛上的居民、生活设施还不算多。
  
  给黄岛人印象深刻的是2003年。此时距离东黄线建成已过去近20年。
  
  随着山东省将胶南市红石崖镇整建制划归黄岛区管辖,“一幢幢几十层的商业楼、商贸楼、办公楼、商务酒店、商务会馆如雨后春笋般一夜间拔地而起”。
  
  与此同时,黄岛上整个石油储运设施并没有被搬迁。
  
  “黄岛区不断扩建,已将东黄线圈进约16公里;高密市城区扩建已将东黄老线圈进15公里;寿光市城区扩建已将东黄线圈进24公里,违章占压几十处……”中石化管道储运分公司有关负责人曾对媒体表示。
  
  2008年,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拟定《青岛市石化基地产业规划》,欲将黄岛部分区域规划为石化基地。
  
  在这份规划中,提及了目前青岛市化工行业存在的问题,如“化工企业多位于老市区,布局不合理,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
  
  青岛市环保局对此曾发布一则信息称,“在建建筑以及已经建成的居住区,应考虑逐步搬迁”。
  
  2008年,黄岛石化区周边社区搬迁已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之中,整体搬迁计划投资1.5亿元。
  
  遗憾的是,移民至今尚未完成。
  
  而据公开资料显示,发生事故之前,中石化还准备在黄岛区新上一个百万吨的乙烯项目,涉及投资187.9亿元,环评报告已提交。
  
  有专家表示,即使这个项目本身安全风险可控,但其势必带来更多的管网建设,可能会进一步增加管网的安全隐患。
  
  爆炸处两管道“设计不规范”
  
  几天前,黄岛区斋堂岛街和秦皇岛路交汇处,先是输油管漏油,7个多小时后,距离输油管不远的排水暗渠发生爆炸。
  
  昨日,在现场参与市政救援的专业人士称,青岛的市政管网基本沿着道路南北铺设,与东西走向的输油管道,在道路交叉口出现纵横交叉难以避免。此时,输油管道必须与市政管网(上下)分开。
  
  “但爆炸的地方没有这样设计。”这位专业人士说。
  
  此前中国石油(7.93,-0.05,-0.63%)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首席顾问赵志明也表示,此次管道内原油泄漏至市政管道,说明两者交叉或挨得比较近,这在设计上是一个缺陷。
  
  北京一名市政管网专家介绍,通常输油管道和其他民用管道都是并行走。难免出现交叉时,须严格遵守管道交叉的技术规范。
  
  《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做出强制性规定,如果埋地输油管道和其他用途的管道同沟铺设,最近距离“不小于0.5米”。
  
  而细数国家的法律和各项规定,其实有关输油管道铺设规范的,并不止这些。
  
  比如《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还规定,原油管道与城镇居民点或独立的人群密集的房屋的距离不宜小于15米,与工厂的距离不宜小于20米,管道中心距公路用地范围边界不宜小于10米、三级及以下公路不宜小于5米。
  
  《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2010)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督促、检查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管道保护职责,组织排除管道的重大外部安全隐患。
  
  但种种防患于未然的法律法规,并没有阻止这次事故的发生。
  
  管网规划各部门不通气?
  
  也许黄岛并不是个例。
  
  “黄岛区(管线)挤占现象较轻,高密等地比较严重。”中石化管道储运分公司有关负责人曾向媒体透露。
  
  一名中石化顾问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中石化要好好吸取教训,所有的地下管网都要查,哪儿有问题哪儿改。”
  
  杨保军则提到,目前我国的城市总体规划,更多的关注厂区和居民区的安全距离,比如,重化工企业具有安全隐患,所以在做化工企业布局的时候,规定5公里范围之内不能有居民区。
  
  而对于管网规划,他表示,理论上也应该做市政建设的时候做规划,但在现实中很少有城市做全市的管网规划。其中一个原因在于“每一条管子的投资主体不一样,是不同部门掌控。你修污水管的时候,电力部门不一定同时修,自来水公司不一定修,所以路老是挖来挖去的,不是同时修。”
  
  杨保军透露,虽然现在规定新建管线需要把测绘信息存档,以方便部门共享,随时调出,但很多地方因“嫌麻烦”,并没有按规定上报。“我们在呼吁城市要做管网的规划。地下能不能借鉴‘地上’的做法,管子之间关系相互清晰,安全?”
  
  据悉,住建部去年开始要求全国各地普查城市地下管网的情况,目前个别城市已经开始展开普查。
  
  化工区该如何优化布局?
  
  青岛市人口密集,老工业区的发展和城市发展出现矛盾。那么,此前为何没有考虑优化布局?
  
  “石化行业利润高,是香饽饽,地方都打破头地争,”杨保军说,“市场需求很大,从国家角度是需要的,但关键是看选在什么地方。”
  
  国家能源局一官员透露,此前学者已有人建议不应该在青岛这么人口密集的地方过度发展石化行业,而应在唐山曹妃甸等人少、环境容量更大的地方发展,但意见未被采纳。
  
  这位官员表示,发改委和能源局也做了石化产业、炼油项目以及原油成品油管道等一揽子规划,但优化石化产业布局的提法,落到实际操作中,依然面临着重重困难。“这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深层次矛盾,不单单只是单个项目的问题。” 
相关热词搜索:中石化 黄岛 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