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业的“鲜奶吧”
“鲜奶吧”的部分产品
近一年来,“鲜奶吧”在虞城市内悄然兴起,成为一种新兴业态。正是因为其所宣称的“奶源直供”“无防腐、无添加”“天然、生态”,鲜奶吧快速获得市场认可,一年内开业的鲜奶吧多达30余家。但“鲜奶吧”的经营也一直受到质疑,“鲜奶吧”的奶源从何而来?产品质量是否可靠?卫生消毒是否过关?
自苏州市食安办发出整治要求以来,目前本市已有多家“鲜奶吧”歇业,而对于其他“鲜奶吧”,相关部门又该如何引导和监管?
生产检验是否达标?
乳制品质量难保证
记者走访了市区几家鲜奶吧,相比较超市内的盒装乳制品,这些“鲜奶”和“酸奶”价格在5元至12元不等,奶源大多来自本地牧场,到店后经过巴氏杀菌法的消毒,再进行灌装放进冰箱冷藏。但记者发现,冰柜内销售的鲜奶、酸奶等乳制品均采用简单的瓶装或盒装方式,商品无标签,未经检验,奶源、保质期等信息无从得知。乳制品的质量被打上了大大的问号。
记者询问后得知,多家“鲜奶吧”之前是从沙家浜一家牧场采购奶源,但店主所说的“奶源在出厂时经过牧场检验,保证奶源每天新鲜”,这样的检验是否达标值得质疑。目前,该家牧场已停止供应奶源。记者看到,“鲜奶吧”墙上挂着的《餐饮服务许可证》上的经营类别为饮品店,包括冷热饮品制售,并无鲜奶、消毒牛奶、酸奶等生产加工项目。
市卫生局、食药监局、质监局等相关监管部门对“鲜奶吧”检查发现,目前本市“鲜奶吧”的经营者均未取得生鲜乳收购许可证,不具备收购生鲜乳的资格。
检查中暴露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市民及网友的疑惑。漕泾新村的李女士表示:“对于鲜奶这种乳制品,我最关心的还是奶源和消毒杀菌的情况,但是目前鲜奶吧的奶源和处理方式到底可不可靠,真的很难保证。”网友“Yongxin”则发帖认为,“超市买的纸盒装,喝完直接扔掉,比较卫生,那种鲜奶吧里产品的瓶子可重复使用,消毒不合格的话会引起细菌交叉感染。”市民的种种担心使得“鲜奶吧”的监管成为关注的焦点。
店铺是否还能经营?
一批“鲜奶吧”已歇业
为了尽可能防范和消除乳制品食品安全风险,市食药监局、工商局、农委、质监局等部门在全市开展整治行动,对奶源把关控制,目前像位于衡泰国际花园的“青青草原鲜奶吧”、明日星城的“雪波牧场”等一批“鲜奶吧”已歇业或转让。
综合整治行动对经营者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据湘江东路“清源香鲜奶吧”店主黄学清介绍,他们店的日销量从400瓶下降至几十瓶,经营不到一年的店因为办不到相关许可证也面临关店的危机。她觉得,“鲜奶吧”并不是个新生的行业,苏州、山东在两三年前就有了,也已形成气候。他们所使用的菌种、巴氏杀菌机等都是从正规企业采购,乳制品也不添加防腐剂、添加剂,每天的产品当天售清,从未出过安全问题。最让她难受的是:“当初开店的时候没有要求其他许可证,如今要求‘根据相关规定执行’,而生鲜乳收购许可证只向大企业授予,我们这样的小个体根本办不到。”她也跑了很多部门,希望能获得相关许可继续经营,不让自己辛苦的投入打水漂。
对此,市食安办的工作人员回应,从事乳制品生产活动必须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并具备相关乳制品生产加工条件,而目前的“鲜奶吧”大多存在超范围经营行为,经营者应当按照其申请的许可项目和对应的经营范围开展经营。
多部门合力监管
“舌尖上的安全”
乳制品一直是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重中之重,目前,市农委已向各奶牛养殖户发放告知书,严禁奶牛养殖者把生鲜乳销售给未取得生鲜乳收购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销售生鲜乳时应索取收购方的生鲜乳收购许可证。工商局、食药监局要求持有证照的单位,在许可核准的范围内经营。质监局要求乳制品生产者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后才能生产加工。
在此,市食安办呼吁消费者,“鲜奶吧”的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存在较大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消费者在了解或核实乳及乳制品生产经营者资质的前提下,应谨慎选购和食用具有完整标识、经检验合格的乳制品。
新闻背景
苏州市食安办等从2013年下半年起,连续发出多个“紧箍咒”,要求加强“鲜奶吧”的监管,乳制品生产者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或乳制品经营者取得乳制品项目许可方可经营,禁止除生鲜乳收购站外的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收购生鲜乳;严禁乳品生产经营者直接向奶畜养殖者收购生鲜乳;督促奶畜养殖场(者)严禁向除收购站以外的任何单位或个人出售原料乳;从事乳制品经营销售应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和《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相关要求,取得相应的许可项目和对应经营范围。对于不满足有关规定,违法从事乳品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法查处。
新闻链接
“鲜奶吧”是将生鲜乳在店内加工成为巴氏消毒奶和酸奶后销售的乳品生产经营业态。2009年,国内出现了第一家鲜奶吧,其卖点在于经营者利用本地或周边牧场生产的生鲜牛奶,采用巴氏消毒法进行消毒加工,销售的产品包括巴氏鲜牛奶、各种酸奶、奶昔、奶酪等,让消费者享受无任何添加的原汁原味的鲜牛奶,受到消费者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