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30日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悉,继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之后,由中国主持的第二个大型中微子实验——江门地下中微子实验将于今年年底动工。由来自全世界50多个科研机构和大学的200多位科学家组成的江门地下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30日正式成立。
图为大亚湾中微子探测装置(光电倍增管)
中微子是一种基本粒子,在微观的粒子物理和宏观的宇宙起源及演化中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2012年,由中国科学家主持的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发现了中微子第三种振荡模式,被国际粒子物理界评价为“开启了未来中微子物理研究的大门”。随后中国科学家即酝酿江门中微子实验。这一实验将解决国际中微子研究领域下一个热点和重大问题:中微子质量顺序。
江门地下中微子实验选址在广东省开平市打石山一带,实验室及实验装置将建在地下700米深处,规模将比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大100多倍,预计今年年底动工,2019年年底建成投入运行,计划运行至少20年,以揭示更多的宇宙的奥秘,理解微观的粒子物理规律,也将对宇宙学、天体物理、乃至地球物理做出重大贡献。
“作为中国主持的又一大型国际合作项目,江门中微子实验将实现中国中微子物理从起步到跨越的转变,为将来达到全面的国际领先奠定基础。”国际合作组发言人、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王贻芳说,“可以预计,未来十年我们对物质世界的了解将比现在更加深入,中微子对人类将不再那么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