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正文

杀毒软件在华格局生变

时间:2014-08-05 09:13:19 来源: 评论:0 点击:

  本就受制于本土免费策略而处于苦苦挣扎的海外杀毒软件,再一次遭到重创。随着昨日中国政府禁用赛门铁克和卡巴斯基消息的传出,这两家厂商在华仅剩的“饭 碗”也随之丢掉。死守固有模式导致长时间水土不服,再加上我国对信息安全警戒性的提升,海外杀毒软件在华将面临着被“扫地出门”的命运。

  政府采购“黑名单”

  昨日,国内外两大媒体人民日报和路透社几乎在同一时间透露,中国政府已将美国的赛门铁克和俄罗斯的卡巴斯基排除在了反病毒软件提供商的名录之外。同时,中国政府采购办公室已经批准使用奇虎360、瑞星、北京江民、启明星辰、冠群金辰5个国产反病毒软件品牌。

  卡巴斯基回应称,变化只涉及中央政府采购预算范围内的中央国家机构,地方政府和国家企事业单位等并不在此规定范围之内。卡巴斯基正在积极跟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希望可以早日重新成为央采网站供应商。而赛门铁克方面则表示会尽快给出官方回应,但截至北京商报记者发稿前,该公司尚无具体消息。实际上,赛门铁克在上月曾表示,公司正在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当时,赛门铁克发言人称:“没有迹象表明,公司的旗舰级反病毒软件将被禁用。”

  去年,“棱镜门”曝出美国国家安全局通过思科路由器监控中国网络和电脑,而思科参与了中国几乎所有大型网络项目的建设。自那以后,我国开始对信息安全隐患愈发重视。尤其在科技领域,中国政府已对包括思科、IBM、高通、微软在内的美国企业采取了相应措施,即我国在网络建设的设备采购中,鼓励优先采购华为等本土设备。前不久,在微软结束对Windows XP的支持后,为确保计算机安全,中央政府下令禁止使用微软的Windows 8操作系统。

  工信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信息安全研究所所长刘权曾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自华为等在美遭受安全调查到“棱镜门”,给我国带来了新的信息安全思考。我国在加强自主IT生态系统培养的同时,在一些重要领域必须实现国产化替代,以免留下安全隐患。显然,中国政府担心使用国外技术产品而遭到监控,已经开始倾向于使用国内的信息技术产品。而此次调整的安全软件供应商名单则是相关部门的最新反应。

  “洋杀软”在华遭遇过山车

  如同大多数科技企业在华命运,“洋杀软”在中国市场是个过山车节奏。即便赛门特克、McAfee早在1998年就进入中国市场,但在杀毒软件的付费时代,瑞星、金山、江民是国内杀软市场的控制者,“洋杀软”不温不火。

  转机出现在2006-2007年,典型代表即是卡巴斯基,依靠与360安全卫士的捆绑和免费试用策略,俄罗斯杀毒巨头初尝胜利的滋味。2007年在艾瑞咨询的一份市场份额报告中,卡巴斯基在杀毒市场份额蹿升到行业第二,仅次于瑞星。赛门铁克和McAfee也在当时获得了空前关注,甚至McAfee迟来的中文名“迈克菲”也是那段时间落定的,“洋杀软”品牌迎来最好的用户拓展期,一批代理商或其他合作伙伴争相递出橄榄枝。

  但形势在一两年内急转直下,随着2008年360祭出免费杀毒大旗,频繁冲击老牌杀毒厂商,中国杀毒软件市场进入免费时代。金山、瑞星等国产软件相继免费,腾讯、百度等更多互联网巨头借势入局,“洋杀软”则被打了个猝不及防,不仅痛失在华合作伙伴,甚至至今仍未理解“免费”在中国杀毒市场的意义。

  以结果论,至少在中国市场,命运似乎早就为“洋杀软”的不妥协态度画下注脚。按照2011年时任卡巴斯基亚太区技术副总裁王南的话:“看不到免费杀毒的明天在哪里,”并坚称:“卡巴斯基未来的发展会有两个‘不做’,一不做‘依靠互联网生存’的公司,第二不会做免费杀毒厂商。”目前已经很难获知“洋杀软”在华业绩。最近的一则消息来自2012年,免费杀毒软件的竞争让卡巴斯基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下降了75%之多。“目前,卡巴斯基在中国的PC用户总数为2000多万,而最高时这个数字曾达到1.8亿。”

  国产软件迎来逆袭时刻

  根据国际知名调研机构Gartner今年最新数据,全球安全杀毒厂商前四依次是赛门铁克、McAfee、IBM、趋势科技,年销售额均在10亿美元以上,如同市场大盘的增长,这些企业多数保持业绩上升,且增速普遍高于10%。

  但在中国市场,上述国际巨头很难挤进前五名。实际上,由于360、腾讯、金山等企业在PC领域市场份额的高度集中,市场调研机构已经不再专门对此进行分析。

  当下,中国安全杀毒市场竞逐的重点在于移动业务,在易观、艾瑞等第三方调研机构做出的手机安全市场分析报告中,市场掌控者依然是360、腾讯、百度、金山等互联网巨头级玩家,瑞星、江民等老牌专业杀毒企业甚至已经跌出榜单之外,更遑论“洋杀软”。

  而以市场分类,大众消费市场主导行业竞争,政府和企业市场是相对小众市场,且容易受到大众消费市场影响。作为“洋杀软”最后的避风港,政府和企业市场本就面临360、瑞星等国产厂商的侵蚀,此番又受到政策因素挤压。

  列入采购名单的360认为,民用市场用户更关心产品的实际效果和使用体验,而政府市场更关心产品的可控性和合规性,在这个层面国内厂商的属性更具优势,“如果产品不可控,一旦出现不为人知的后门或漏洞,政府将会遭受巨大的损失,因此可控性和合规性的要求是在第一位的”。

  易观国际分析师王健认为,这对于包括360在内的国内安全软件提供商来说是一个好消息。马太效应在安全杀毒市场愈演愈烈,即便政府和企业安全市场未来拥有更大商业空间,但目前弱势的“洋杀软”很可能等不到爆发的那一天。“全面实施逆袭的可能性更不乐观,目前看不到明朗的路子。”

  “刨除政策因素,‘洋杀软’失败原因主要在于中国市场的复杂性和免费基调与其付费逻辑存在本质矛盾,‘洋杀软’没有支撑免费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即便现在转向,短期内也很难建立。”王建指出,当技术和业务能力上与国内厂商相差无几的时候,市场策略变得尤为重要,但“洋杀软”对此捉襟见肘。

相关热词搜索:杀毒软件 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