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正文

家长混“朋友圈” 遭半数孩子屏蔽

时间:2014-09-04 09:02:05 来源: 评论:0 点击:

 自朋友圈于微信4.0版本更新时上线,越来越多年轻人热衷于向朋友发表心情、记录生活。最近,就“会否在朋友圈拉黑父母”这一问题,有媒体记者采访了60位市民,其中子女40人,父母20人。发现有17位子女将父母加为微信好友,但他们中有14人将父母拉入黑名单。

  据记者调查,清远还有不少微信用户不知道朋友圈也具有“屏蔽”的功能。尤其是与高科技接触甚少的60后和70后。他们多已为人父母,之所以开通朋友圈功能,十有八九是为了孩子。子女们又是怎么看待“朋友圈”里的父母的?

  父母“关注”孩子

  不是心灵鸡汤就是生活小常识

  “几个初中同学都很后悔教会了爸爸妈妈用朋友圈。”吴杰在广州上大学。他告诉笔者,妈妈在清城某外企上班,单位同事都比较年轻。2013年年底,妈妈听见两位同事在讨论微信朋友圈的内容,开始了解到朋友圈。回到家,当她知道吴杰也在使用朋友圈时,便极力要求孩子教她使用。

  “自从她学会使用朋友圈,每天都转发‘心灵鸡汤’和‘生活小常识’……有的还是谣言!”吴杰解释说,之所以要屏蔽妈妈,是因为她所发的内容太有针对性。在他看来,妈妈的每一则发送内容都是发给他看的。发送“心灵鸡汤”是想让他学会人生道理,发送生活小常识就是想让他学会仔细生活。

  调查发现,子女对父母“刷屏”的行为也感到不满。有受访者告诉笔者,他的朋友圈里,每四五则消息中,就有一则属于其父母,且都是转发消息。然而,家长也不总在转载。部分家长也会像他们的孩子一样,在朋友圈发表自己当日的心情,或者生活当中的特别事情。即便如此,许多子女仍然要屏蔽父母。

  “她每次发消息之后都会向全家宣告。不看她的朋友圈,我也能知道她发了什么……要是有人评论了她的消息,她更加不消停。”颖之的妈妈是家庭主妇,学会使用了朋友圈之后,妈妈每天对手机爱不释手,发消息、被评论都告诉女儿。颖之认为,看妈妈的朋友圈形同“复查”,看多了还反感,就干脆屏蔽妈妈。

  孩子“拉黑”父母

  不是没孝心而是不想继续被说教

  除了在朋友圈屏蔽父母,这些子女当中,大部分还选择将父母拉入黑名单。

  一些父母尝试用新颖的方式与子女交流,子女们却表示,父母的沟通方式新,说辞不新。一些年轻的网友和受访者都认为,父母将朋友圈当作“授课”的工具,他们将线下的说理转移到手机上,但这不表示线下的说理会减少。

  一名网友在微博上发文表示,“本来工作已经够累了,没想到还得在朋友圈聆听教诲。”许多受访者表示,每次与朋友分享心情状态的时候都会看到父母评论,但自己又不想过多解释,就悄悄将父母拉入黑名单,从源头上避免“被上课”。此外,还有一些用户认为,年轻人出外吃喝玩乐,在朋友圈发一些穿着性感、无厘头搞笑的照片或文字。若被父母看见,会小事化大,徒让父母操心。

  不过自从在朋友圈将妈妈屏蔽后,吴杰隔三差五地打开妈妈的主页,浏览她所更新的消息。“我怕她知道我屏蔽她,不高兴。”实际上,他也关心妈妈的心情日记,只是不想看见妈妈转发的消息。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子女在朋友圈屏蔽父母,但他们会偶尔查看父母的消息。

  在线下,子女们告诉父母,自己并不经常使用朋友圈,习惯用电话和QQ与朋友交流。他们都表示,屏蔽父母心中有愧,总是害怕被发现。但他们也坚持认为,屏蔽、拉黑父母是正确的选择。伍恒州程君

  ■声音

  网友“广东曾金”:把父母拉近自己的朋友圈,更有利于消除父母的寂寞和孤独,是双方沟通交流的新平台和新渠道。朋友圈的良性互动,或许更有利于消除双方在生活和工作等方面的隔阂。

  媒体评论员杨燕明:朋友圈拉黑父母,的确没必要上纲上线地来评价。毕竟,微信朋友圈只是一个交流工具。

  西安心理学会会长尚华教授:在绝大多数子女的潜意识里,父母永远都是管理者的角色,在朋友圈里分享的内容,很多都会暴露自己的行踪和心情。因此,子女潜意识里有避开束缚、渴望自由的本能,会让他们把父母拉入到朋友圈的黑名单,这也是有人看到父母点赞感到莫名发毛的原因。

  媒体评论员李兆清:朋友圈拉黑父母,是对父母亲的不孝,普天下的儿女应该从孝顺父母的高度认识这个问题。

相关热词搜索:家长 孩子 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