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彭博社报道,新晋中国首富马云希望让阿里巴巴集团的投资者,了解他们在该公司IPO(首次公开招股)中的地位——但这恐怕未必符合他们的预期。“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在上周发给投资者的公开信中写道,“很多投资者初次听见这个观点可能很难理解。”
马云1999年在杭州的公寓里创办的阿里巴巴,如今已经成长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此次IPO也有望创造美国资本市场的历史之最。他效仿了谷歌和Facebook的方式,在IPO中对外宣布了阿里巴巴的使命,包括让公司生存到22世纪、在中国与世界之间架起桥梁,以及为支撑阿里巴巴增长的“小人物”而战。
“马云其实是想说,他不会屈服于短期投资者的压力。”马来西亚拉昔胡先银行(RHB Research Institute Sdn)分析师李玉杰(Li Yujie,音译)说,“他的逻辑是,如果能善待投资者和员工,就能创办优秀的公司,最终为投资者创造利益。”
阿里巴巴计划通过IPO以每股60至66美元的价格销售股票,按照上限计算,该公司将会融资211亿美元,对应的估值为1627亿美元。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按照最高估值计算,阿里巴巴的市值将超过标准普尔500指数95%的成分股。而在美国上市的互联网公司中,它的市值也将仅次于谷歌和Facebook,位居第三。
马云并没有把阿里巴巴的业务局限在中国境内,尽管那里的6.32亿网民为其贡献了约90%的营收。马云希望使用科技来“扩大商业边界”,并解决社会问题。
“阿里巴巴是一家真正相信并践行使命驱动的公司。15年来,我们固执地坚守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一使命。”马云说,“过去十多年,我们一直以中国因为我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来衡量我们的成就感,未来,我们将会以世界因为阿里巴巴发生了什么进步来衡量我们是否取得了真正的成功。”
知情人士表示,阿里巴巴计划从本周开始在纽约会见投资者,此后还将前往美国其他地方、英国伦敦以及亚洲进行路演,总共大概持续10天。
如果包括超额配售权在内,阿里巴巴此次IPO的融资额最高可达243亿美元,超过中国农业银行保持的世界纪录——后者在2010年上市时融资221亿美元。
Facebook、谷歌当时是如何做的
当谷歌2004年上市时,该公司创始人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和拉里·佩奇(Larry page),通过公开信向股东阐述了他们的发展计划,包括不会发布季报预测、维持员工津贴,以及以牺牲短期利润为代价冒险投资新项目。
“10年后,谢尔盖的IPO公开信已经成为对谷歌文化的最好诠释。”谷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上周在Twitter上写道。
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 Zuckerberg)也在2012年IPO前,阐述了该公司的社会使命:让世界更开放,让连接更通畅。
“简而言之:我们开发服务不是为了赚钱,我们赚钱是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扎克伯格写道。
商业模式
马云此次也秉承了类似的态度,他表示,阿里巴巴的战略决策不会受制于短期业绩。
“阿里巴巴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我们希望成为一家生存102年的公司,”他在公开信中说,“我们必须加倍努力才能完成这一使命。”
凭借融合了eBay与亚马逊特性的商业模式,马云已经充分利用了中国的经济自由化趋势。阿里巴巴并不自主销售任何商品,它的多数营收都源自佣金和广告,还会为买卖双方提供相应的服务来发展他们各自的企业。
2003年创办的淘宝网,已经吸引了数以百万的个人和小企业在上面开店卖货。天猫也提供了一个虚拟卖场,为各大零售商和品牌提供了一个销售商品的平台。聚划算则专门从事团购业务。在截至今年3月的财年内,这三大网站为阿里巴巴贡献了82%的营收。
“我们不是靠某几项技术创新,或者几个神奇创始人造就的公司,”马云写道,“而是一个由成千上万参与者建立起来的生态系统。”
这位创始人不仅把阿里巴巴看做一门生意,他还认为,尽管文化、价值观和政治观点等因素上的差异令中国与西方产生了隔阂,但阿里巴巴却有助于在此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当一家来自东方文明古国的大型互联网公司闯入全球视野,势必会遭遇很多质疑。”马云写道,“尽管上市后的阿里巴巴很难回避这些争议,但我们希望这些争议是建设性的,可以为全球化的讨论贡献新的思路。”
由于中国政府对互联网等行业的外资所有权作出限制,因此阿里巴巴将使用一种被称作VIE(可变利益实体)的法律结构。美国国会的一个委员会曾经发布报告称,投资者在投资采用VIE结构的公司时可能面临“巨大风险”。
根据彭博社汇总的数据,马云已经以219亿美元的净资产成为中国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