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看到,该谱共三卷五册,装帧古朴精美。在《大港赵氏宗谱》目录卷一部分,首先是序言一《新编宗谱的意义》,序言二介绍大港赵氏谱牒,新编谱牒编要说明等。第一篇“原族谱题、序、跋”,作者分别为宋、元、明、清历代名人。第二篇“天潢玉脉”有赵氏源流、太祖皇帝像、太祖皇帝纪、太祖遗训及钦定命名字号、宋历朝玉牒图籍谱录事略、皇宋历代帝系仪赞受命嗣位录、宋追封四世系图、宋十八帝系图、太祖支下世系图、燕懿王像、燕懿王事略及赵宋宗室部分支派迁徙录。第三篇“洪溪衍派”,其中有大港赵氏始祖像、宋朝散大夫志南公敕命、志南公及二子官诰、宋朝散大夫赵公子禠配戴氏仲氏合葬墓志铭、赵宋宗室朝散大夫志南公赞和坟山图、祠堂图。

卷二部分,第四篇介绍大港宗派世系,有始祖上溯世系图、南渡迁大港五世系图、分支世系图、伯师希与孟由宜顺年表录、大港分支总录等。第五篇,介绍大港赵氏文化,以及赵氏祠规、宗训、旧谱凡例等。第六篇,为部分谱序。堂号有宣宁、煜载、屏翰、博厚、思闵等19堂,还有无锡、句容、海安、泰州分谱。第七篇介绍部分分支迁徙录。
卷三部分,第八篇为附录一,介绍近现代人物,其中有文章介绍赵声的父亲赵蓉曾,更多的的介绍赵伯先本人、妻子、妹妹及其他赵氏名人。第九篇为附录二,重点介绍大港的文化遗产,分古镇大港、古镇拾遗和故乡情深等部分。同时介绍大港的东岳庙及庙会,和文保单位。第十篇为附录三,有纪念始祖、功德榜、后记等部分。整体目录给人的感觉是文化气息较为浓重。镇江文史学者马阿林称,他看过诸多的镇江赵氏家谱,其来源都与大港有关,不像别的姓,其来源的说法众多,各不相同。
中国家谱研究中心主任李吉研究员对该谱作了高度评价,称:“该谱上溯赵氏得姓之渊源,中承两宋十八帝之天潢玉脉,通揽大港赵氏十八大分支,下涉一百零九个分派”、“贯通了大港赵氏之传承根脉”,且“立意高远,多有创见,体例新颖,与时俱进,史料详实,论述公允,成功地运用了‘史、志、谱’三位一体的编纂手法,展示了新时期谱牒文化的特色。”
据了解,“大港赵氏文化研究会”成员,是由辛亥革命先驱赵伯先烈士之孙赵彭生博导、南京市政府参事室副主任赵建中博士等专家学者,及大港赵氏部分党、政、军退休干部和中小学退休教师、新闻工作者、文保志愿者组成。
据赵伯先故居管理员赵九顺介绍,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地的大港赵氏后裔,以及从大港移居到云南、无锡、连云港、盐城、南通、海安等地的大港赵氏子孙前来伯先故居参观的人数很多。修缮大港赵氏族谱,有利于宣传、弘扬大港特色文化,适应游子寻根及学者探索之需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和招商引资工作也意义非凡。
通讯员冷俊成,鞠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