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正文

50年后援朝战友再相会 八旬老人终圆梦

时间:2015-04-09 16:39:45 来源:中安在线  评论:0 点击:

  2015年4月4日上午9点15分,天空下着小雨,在宣城市泾县泾川镇北小区大门前,88岁的老人茆辉煌顾不及带伞,一下车就步履匆匆地向楼道口走去。另一边,85岁的老人彭玉明也早早地守在家门口,尽管腿脚不便,他仍尽力挪着微微战抖的双腿,伸出双手迫不及待地向前迎接他这位老友的到来。“老彭啊,我可找到你啦!”“老茆啊,你还是老样子!”两位老人一见面便两手紧握,久久不肯松开。

\

  抗美援朝老战友50多年未谋面

  茆辉煌和彭玉明都是抗美援朝的老战士,同属中国人民志愿军20兵团第67军。1951年,24岁的茆辉煌和21岁的彭玉明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满怀报效祖国的热血共赴朝鲜战场。两人在新兵连就相识,后茆分配到司令部做了师长警卫员,彭当了一名侦察兵,两人关系一直很好。1954年从朝鲜回国后,因工作分配地点不同,加之那个年代通讯和交通并不发达,两人在60年代见过一面之后,便渐渐失去了联系。直到今年清明前夕,茆老先生的子女趁假期回到宣城文昌老家,问起老父亲想到哪里旅游,到哪做子女的都陪着他老人家去。茆老想了很久,只说了一句:“我哪都不想去,只有一个心愿,见战友。”子女们为了圆老人的心愿,多方打听,在泾川镇政府的牵线和帮助下,终于找到了他念念不忘的老战友——彭玉明老人。这才有了上面老战友50年后再相会的感人一幕。

  从青葱岁月到两鬓苍苍,从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到和谐安定的幸福生活,六十余年承载了太多变迁,唯一不变的是两位老人对战友深深的思念。为了今天早上的相见,两位老人不约而同的都是彻夜未眠。

  彭玉明的老伴说:“我家老头子连睡觉都念叨着他几个战友的名字,今天真是圆了梦了。”两个二十出头的毛头小伙,如今都已是子孙满堂的耄耋老人。五十年未见,这期间有太多的话要说,太多的情要诉,两位老人一坐下就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述起往事。

\

  侦察敌情遍凶险好友成慰藉

  1951年,两个年轻人共同跨过鸭绿江,战斗在朝鲜三千里江山,同生死、共患难,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老彭读过书,有文化,在新兵连那会儿是学习组长,是个小领导呢。我放牛出生,大字不识一个,是他从拼音开始教我认字。”茆老先生回忆起相识经历仍然充满感激。“我们连有两个姓茆的,一个是河南的,一个就是老茆,咱俩都是宣城这片的,所以走得近。我对老茆印象深刻,到现在他的模样在我脑子里还清楚的很呢。”彭老对当年的画面记忆犹新。

  上战场就是把脑袋提在手上在战斗。两位老人坦言,刚上战场第一声枪响的时候心里还是害怕的,但打着打着就习惯了。据茆老回忆,有天下午他正在站岗,彭玉明换上朝鲜人的衣服向他走来,彭当晚要穿插到前沿敌军中侦察情报,彭走到他面前,跟他说“我这一去不知道还能不能回来”,茆老捂着胸口说:“听了这话,我当时心里一颤,好在他只是受了轻伤回来了。”彭玉明作为侦察员,每次任务都非常危险,在战场上三次负伤,最严重的一次弹壳击中脑壳,导致如今右耳失聪。说起受伤,彭老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我命大,三次受伤都没残废。”茆辉煌作为警卫员,也经历过多次敌机空袭司令部的生死时刻,至今他的背上还留着两寸多长的疤痕。

  相约有生之年再见面

  抗美援朝战争历时三年,无数年轻的生命留在了异国他乡。和那些没能从朝鲜回来的战友相比,茆辉煌和彭玉明在离开朝鲜61年后还能聚首畅谈,圆梦在泾川,实在是太幸运了。两位老人的心愿得以了结,离不开子女的孝顺,离不开泾川镇政府的帮助,最主要还得益于两位老人多年来有增无减、相互牵挂的心。虽是满头白发,但在追忆年少岁月之时,两位老人的脸上仿佛又浮现出青春的神采。在家人和镇干部的邀请下,两位老人即兴合唱起《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老人唱得尽兴,时隔六十余年整首歌字句不忘。家人打着节拍,听得意味深长……

  两位老人细数起战友的名字,不禁伤感起来。和他们同期回国的老兵,最年轻的都已八十有余,其中多数已离开人世。茆辉煌的四儿子说:“我父亲最开心的是给战友打电话,最害怕的也是给战友打电话,因为他害怕电话那头说,他老人家已经不在了。”对于两个八十高龄的老人来说,他们的每一次握手都弥足珍贵。两位老人在翻看当年的旧物时,眼里一直含着笑意,约定明年有生之年还要再相见。(陈慧记者徐晓景)

相关热词搜索:后援 战友 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