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寻找内心深处的感触,郑瑞勇经常往返于厦门和大嶝岛之间,创作出一批感动至深的描绘大嶝岛台湾原住民的作品。不仅如此,他还将自己在大嶝岛的四层老宅无偿奉献出来,开办林希元书院,为家乡的父老乡亲提供了一个读书、交流的场所,更为弘扬大嶝岛的名人文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郑瑞勇出生地的大嶝岛原属金门县,在抗日时期,这里曾经是金门县政府所在地。郑瑞勇的家与县政府只有一壁之隔。两岸分离后,大嶝岛归属厦门,而金门分离为台湾管制,金门成了他户籍上的祖籍地。
童年在大嶝岛长大的郑瑞勇,对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充满了感情,故乡山水、民宿、老巷和老乡就是他原生态的创作素材,凭借酷爱学习和深厚的绘画功底,近十年来,他开始从事“海关题材”和“两岸题材”的水墨画创作。他走遍了中国海关防线,创作出了大量海关题材的画作,包括有关台湾原住民的水墨作品。他的画作表现手法独特,用色、用墨大胆,画面幽雅,逸趣横生,达到了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气韵流动的境界。

《高岗上的情爱》就是以台湾原住民的生活场景与人物为素材,描绘的是台湾原住民婚庆时的场景。除外,他还创作了200多张有关台湾原住民的素描草稿,带到台湾,引起了台湾民众的好评,引起了轰动效应。
目前,郑瑞勇已经关注了13个台湾原住民,其作品主要反映台湾原住民的生存现状和民族个性。他拟用五年时间,创作200幅有关台湾原住民题材的水墨画,每幅作品长约2米,最终组成一幅400米的巨幅长卷。
郑瑞勇说:“自己每创作一部体现台湾原住民的画作,都会融入了自己对艺术新的理解,每次去大嶝岛都能发现新的东西,激发我的创作欲望。”六十岁,激情未减,也正是这份热情和执着,才让我们有机会看到一个海关画家的思乡情怀和经典力作。
以一个画家的眼光和对大嶝岛民宿的情有独钟,郑瑞勇提出了保护大嶝岛红砖古厝的主张。5月27日,郑瑞勇《乡愁》主题个人书画作品展在翔安区档案馆举行,厦门市政协科教文卫委主任、市政协副秘书长徐楚炫、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曾东生、厦门市金联会副会长宋奇盈及金门县政府代表许金象、数位两岸书画届艺术家应邀参加了开幕仪式。当日下午,与会者参观了大嶝岛红砖厝之后,在希元书院召开了《美丽乡村·书香田墘》纪念林希元文化节暨两岸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座谈会,金门县长机要秘书许金象、翔安区大嶝街道副主任叶永友、厦门市金联会原副会长许伯钦、厦门思明区台金联副会长厦门君立集团董事长林松毅、厦门大学启明星工程大学生创业导师邓小忠、新加坡CSL建筑设计公司黄斐澜先生、厦门斐澜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总经理吕韶风女士、福建省知行创业发展中心理事长陈明湖、大学生代表以及村民等分别做了重要发言。

参会的厦门思明区政协常委 福建省厦视一套《TV透》节目嘉宾主持人 厦门斐澜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总经理吕韶风认为,从厦门本地海沧区院前村的“古厝”保护经验,最后和厦门“慈济宫”景区融为一体的基本故事吸收经验,要将大嶝岛保护“红砖古厝”提高到更高的层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可以利用现在和台湾金门的特殊两岸关系,组织一场“打造美丽乡村,暨两岸古厝保护高峰论坛”,吸引全世界对古建筑的重视和重新认识,将闽南的“红砖古厝”推出去,同时结合福建省知行创业发展中心理事长陈明湖提出的建立特色“设计众创空间”理念,可以自发引入大学生入驻。


画家郑瑞勇先生表示,保护大嶝“红砖古厝”刻不容缓,希望得到家乡人民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共同为建设富庶、文明、有特色的家乡奉献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