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控股的全球最大的院线AMC正在对过去近两年积极实施的并购策略,踩下急刹车。
2017年8月4日,全球最大院线运营商AMC提前公布第二季度财报,第二季度收入增加至12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7.64亿美元收入,但收入数字小于市场预计,因为这一增长主要依赖于并购。AMC财报显示,在第二季度,包括加拿大在内的北美票房收入整体下降3.3%,而美国地区北美票房总收入下降4.4%。
AMC的季度亏损更是达到1.765亿美元(约合11.88亿元人民币),连AMC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亚当·亚伦(AdamAron)都表示,对于财报表现“极端失望”。
在临时提前的财报会上,亚当·亚伦在解释盈利不及预期的同时,再次撇清和大股东万达之间的财务关联,并首次明确表示,停止新的并购,“并购将暂停。新收购将让我们背上额外的债务,这与我们的核心需求以及降杠杆的诉求将违背。而根据AMC目前的股价估值,我们也不会通过换股来进行并购。所以,对于那些好奇的人,并购活动在当前绝对停止(ondeadstop)。”
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AMC曾先后以12亿美元收购美国第四大院线Carmike,并以分别以12亿美元和9.3亿美元收购欧洲院线Odeon&UCI和NordicCinemaGroup。
撇清海外并购资金与万达无关
在财报会上,亚当·亚伦再次撇清和大股东万达之间的财务关联。他强调,AMC独立运营,拥有自己的资产负债表和管理团队,“我们花费十多亿美元用于剧场改造和收购,但没有一次从万达寻求资本帮助。近几个星期以来,有很多误报和猜测。”
今年7月中旬,万达海外项目或被停贷消息传出后,AMC就曾受到波及,一日之内股价暴跌10%,当日市值蒸发20亿美元。随后,AMC曾对腾讯财经表示,万达并不涉及AMC的日常运营,AMC海外并购的资金来源是美国银行贷款、自身现金储备,而并非万达。
在短期止跌之后,盈利差于预期的预警,让AMC迎来新一轮暴跌。股价在8月2日当日暴跌27%,股价跌至IPO发行价之下。
“暴跌,也许有些反应过度。”一位美股交易员在8月2日曾对腾讯财经表示,“但市场没有时间论证,AMC仍在进行的剧院改造计划,能否继续增强剧院的长期营收。市场只知道,AMC正在遭遇Netflix等网络平台的观众之争,此前曾大手笔收购耗费现金储备,而母公司仍风险不明。多重利空,促使投资人赶紧先按下‘卖出键’。”
CEO宣布自掏腰包增持AMC股票
亚当·亚伦将二季度的亏损,归咎于美国票房市场整体下滑,以及此前收购全美第四大影院Carmike所引发的税前减值。作为监管同意AMC并购Carmike的条件,AMC需要卖出15家影院以及放弃对影院营销公司NationalCineMedia的控股权。但交易获批后,后者的市场价值下跌近三分之一,导致AMC需要提前计提减值。
面对业绩下滑,AMC宣布“减衣缩食”计划,即从今年7月开始,通过减少运营时间、裁剪员工的方式减少成本支出,预计在今年年内节约成本3000万美元。
为了安抚市场,AMC董事会同时宣布一项新股票回购计划,计划未来24个月回购1亿美元价值股票。亚当·亚伦解释称,此次回购不会增加公司的债务杠杆,回购资金将通过出售部分非战略资产融资,预计融资2亿美元。
为了显示管理层对公司未来业绩的信心,亚当·亚伦同时表示,将会继续自掏腰包在公开市场增持AMC股票。目前,综合计算股权奖励和公开市场购买的股票,亚当·亚伦个人用于投资AMC股票花费约为180万美元。而他计划在未来60天之内,再花费50万美元购买AMC股票。
停止新收购之后的增长计划不明
自2013年上市之后,AMC就试图通过激进的海外并购,进行业务增长。
管理层的解释是,通过在欧美电影市场“攻城掠地”可通过协同效应,减少运营成本,增加和内容生产商的分成议价权。通过三笔主要收购,AMC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院线运营商。
但投资人逐渐不再相信“以收购换业绩”的增长策略。更令人担心的是悬挂在AMC等院线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好莱坞大制片厂提出的高端付费点播(简称PVOD)计划。
传统上,大片在院线发行的时间和在DVD等渠道发行之前的时间窗口期为6个月,这也是院线盈利的“黄金期”。但近3年来,该窗口期逐渐缩短至3-4个月,让美国院线整体议价权减弱。而目前正在谈判的高端付费点播,将进一步缩短院线和其他渠道发行之前的窗口期,也就意味着大制片厂可以绕过院线,将主要盈利放在线上等其他渠道的发行。
在财报会议上,亚当·亚伦表示AMC正在积极地参与PVOD协议的谈判,以争取院线的利益。他透露,在过去8周内已经和五大好莱坞电影制片方管理层进行了一对一的对谈。但他预计在年内各方将难以达成共识。而分析师估算,一旦PVOD协议落地,院线每年将损失接近3.8亿美元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