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嘻哈热了,赚钱了,但唯独没有嘻哈的魂
时间:2017-08-08 15:05:42 来源: 评论: 点击:
8月5日晚,上海Modernsky Lab,九点的演出八点多已排起长队。
当晚有摩登天空旗下两组艺人登台,不过几乎所有人都为第二组“红花会”而来。更准确地说,“红花会”小白。
“红花会”登台时全场爆满,时髦女学生占多数。turntable后站两位,台中央rapper五位,多数时候是前三后二的站位,后排两位rapper的存在感极低。
但不妨碍现场的火热。他们唱了什么一句都听不清,主要成员的舞步和招牌动作却听几首就记住。杀手锏是手里的矿泉水瓶,随节奏往台下一泼一收一扔瓶。据说在另一位因《中国有嘻哈》走红的红花会成员PG One的现场,矿泉水瓶也是他的拿手道具。
水一泼,台下少女就尖叫;rapper一喊,下面振臂齐呼。
小白和吴亦凡的相似相信很多人都发现了。都是耍帅高手,是少女某个阶段会被吸引的男生样板。《中国有嘻哈》尤其初始阶段,选手们对吴亦凡和他背后偶像文化的抵触非常明显,认为自己的Hip-hop功力在吴亦凡之上的选手不在少数。
然而看过红花会的现场后发现,地下rappers们引以为傲想要捍卫的东西,至少在这个舞台上已不算什么。
在这个场子,反抗主流的,真我的,极度自由的,我统统没有看到。取而代之的是Hip-hop本身的强烈感官刺激,rapper们从每一个毛孔散发出“我最帅”的讯号,以及确保这些讯号能直达少女身心的努力。
俨然一场粉丝见面会,地下rapper们一跃成为偶像明星。
然而从流行偶像的角度来说,他们倒真的未必有看不起吴亦凡的资本。论舞台表现,几个标志性动作来回做的小白,和科班出身的吴亦凡还是有差距的。
《中国有嘻哈》一边做秀一边游戏般数韵脚,导师和选手言谈间顾及flow和beat的多样性;各地Hip-hop孵化基地比如成都的NASA俱乐部或许还有纯粹精神,大伙聚众过招搓盘起舞battle。VICE的纪录片《川渝陷阱》里,Bridge、GAI在茶馆里尽情说唱,旁边喝茶大爷们的异样眼光他们根本不管的。
如今《中国有嘻哈》的选手们一夕爆红,背后是资本的推手。资本如洪水,在哪里都一样。中国Hip-hop因地下属性而形成的地域性、价值观,江湖人的Hip-hop熟人社会,很快将被推倒重建。刚才说到的Hip-hop各个方面,也逃不掉这个过程的洗礼。
现状是,选手们的微博粉丝数暴涨,顺理成章开始与广告商合作,通告代言录唱片马不停蹄;演出费用水涨船高,各类音乐节都开始加大嘻哈比例(比如刚公布阵容的混凝草音乐节);QQ、网易、虾米等各大平台的音乐人计划中嘻哈歌手成为“抢夺”重点;大厂牌如“摩登天空”从去年便开始布局嘻哈阵营,“红花会”便签入摩登旗下的嘻哈厂牌MDSK。
而此前在中国,单纯靠做Hip-hop谋生不易。这是不赚钱的营生,坚持下去全靠热爱,成名根本不敢想。这里说的Hip-hop不仅包括饶舌歌手,还有产业链中的涂鸦、街舞、B-Box、DJ等。
如今资本涌入,谋生突然不成问题,名利唾手可得。资本大浪淘沙,接下来中国Hip-hop场景和个人命运的演变才是好看的戏。
今天的这股Hip-hop热潮与前几年的城市民谣热几乎无缝衔接。宋冬野马頔们还年轻鲜嫩着呢,几个月前的“赵雷旋风”已成这股浪潮的最后一朵浪花。
不同之处在于,Hip-hop潮比民谣热更具商业价值。毕竟Hip-hop生意大,如果把几条分支的亚文化整合推出,商业上的利益不是一人一把琴的城市民谣能比。时尚潮牌、体育、各种地下亚文化,乃至许多年轻人的时髦生活方式,都能与Hip-hop合作无间。
红花会的演出其实是当日Modernsky Lab与Keep App合作活动的一部分。音乐演出前有三场运动主题session,与Hip-hop的调性非常合拍。
几乎所有参加《中国有嘻哈》的选手都同意这个观点:先让风起。解决温饱,风生水起,才有机会各自施展本领继续进步。
这个完全没有错。不是所有坚持真我,反对主流文化和制度的人都甘心做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也没有这个必要。最理想的状况是:把自我变成潮流,自己当弄潮儿,影响一部分人实现自我价值。
在美国,Hip-hop侠们做到了。Hip-hop自1970年代在纽约布朗克斯区发端,从社群属性到团结少数族裔,被白人音乐先锋发现渐入主流视野,至1980年代Hip-hop已成为一种声音、一种态度,一个利润丰厚的产业。完成这个奇迹也不过用了十余年时间。
但有一点很重要,Hip-hop的自由不是说说而已。黑人身体的自由和对韵律、节奏的灵性令Hip-hop从内容到形式都无界限。内容上,早期Hip-hop的钱、车、女人和好勇斗狠不足以让它从地下成为主流,少数族裔的自我价值及文化认同觉醒,以Hip-hop为载体批判现实,诉说个人历史,才真正让它被主流社会接受,并得以保持自身属性。
形式上,放克、摇滚、灵魂、爵士、福音、祝酒词、童谣、金属……,Hip-hop来者不拒,不断融合,生命力才长久。
Jay-Z,Kanye West的一双鞋一出街立马成爆款,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
以中国目前的国情和Hip-hop景况,以及资本无情,中国业界尤爱同质竞争来看,随节目第一批浮上水面的rapper们一定会经历大浪淘沙。大部分选手的实力和眼界都太单薄,大浪淘沙的结果会很残酷。
“嘻哈侠”欧阳靖
像“嘻哈侠”欧阳靖这样有国际视野,有想法,可以被称作音乐人的很少。一个大家比较避讳的事实是,中国的rapper大部分来自社会中下层,受教育程度较低,音乐素养不佳。
如果说选手们厌恶偶像是因为偶像不真实,爱以励志故事博好感的手段很谄媚,那么很多选手的歌里欲望和自负流淌,仍处在收集韵脚的初级阶段,与对立的偶像不过半斤八两。
从商业化的角度来说没问题,一个rapper只要有粉丝就能活下去。东北“匪帮说唱”也有拥趸,就像喊麦能喊出底层青年心声,行业又财源滚滚,以成绩单向虚弱的中产阶级趣味竖起大拇指。
但音乐终归不能只向钱看齐。留在地下,囿于自身水平和眼界,Hip-hop从业者的成长空间自然有限。如今资本有能力把他们一朝变成偶像,就能突破这些局限吗?
从已经偃旗息鼓,最终也没有出产隽永好作品的城市民谣热来看,火起来,资本介入,对音乐人本身并没有绝对的推进作用。
要和主流趣味、受众变化、名利诱惑和公司/厂牌的急功近利搏斗,无论民谣歌手还是rapper要走的路都布满荆棘和陷阱。
对中国的rapper们来说更是如此。对Hip-hop价值观的捍卫和对名利的渴望有天然矛盾,做自己/自负和音乐上的进步亦是如此。
当然中国的Hip-hop版图还是很丰富的,《中国有嘻哈》只是一角。网易云音乐做过四期中国Hip-hop地图梳理,有兴趣可以按图索骥一个一个听过去。
大浪淘沙,最后谁能出挑,谁能留下好作品,谁能丰富贫瘠的华语流行音乐,好戏即将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