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10月16日电 在美中国留学生唐晓琳已经死亡的消息在10日公布后,有关她的死因等细节一直就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此前曾有一些学生认为唐晓琳的死可能与她的导师对其施加过大压力有关。最新消息显示,唐晓琳所就读的犹他州大学校方表示,他们对于调查唐晓琳导师的要求非常重视。
犹他大学中国学生会:已就唐晓琳事件与校方沟通
据美国《侨报》网报道,14日,一个名为“CSSAUU”的微信公众号,公布了关于唐晓琳事件的最新进展。根据资料显示,该公众号是“犹他大学学生学者联谊会官方微信公共平台。”
该公众号在发表的文章《唐晓琳事件》中表示,13日当天下午,犹他州大学(University of Utah)中国学生会和其他代表,就由唐晓琳事件在学生中引发的一系列疑问以及相关要求,与校方多位负责人进行了会谈。
除了回复“关于介绍唐晓琳情况的邮件,明明应发给所有的国际生,为何最后只发给了中国学生”的疑问以外,校方还表示,他们对于调查唐同学导师的要求非常重视。文章中提到:“(此事)由教师听证委员会进行调查,他们表示不会隐藏事实,包庇教授。同时,也请有证据的知情人主动联系学生会或学校。”
文章中还提及“关于公众悼念活动,我们会联系唐同学的家人,获得同意之后再具体组织。”
一位自称就读于犹他州大学的中国留学生表示,10月11日,她收到了来自犹他大学国际学生办公室发送的关于唐晓琳事件的邮件,其中提到“此事对国际生群体来说很难接受”。但随后,她发现这封邮件实际并未发给学校里的其他国际学生,只发给了中国学生。此举遭到很多中国留学生的反对,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欺骗和歧视,也是对死者的不尊重。
对此,微信公众号“CSSAUU”14日发表的文章中,贴出了犹他州大学国际学生部主管斯维恩在一个中国平台(Mailing list)的两封邮件。根据公开信息显示,Mailing list是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为广大学生学者发布信息的主要平台之一,目前有超过2000个用户。
据悉,其中提及之所以没有向所有国际学生发送邮件,是由于“这是我们的政策,以便在非常困难的时刻尊重学生及其家人和朋友的隐私。我们之所以会发送信息给特定的群体,是因为他们表达了关注,或者我们认为其受到强烈的影响。”斯维恩也表示,已在14日上午向学校里所有国际学生发送了有关唐晓琳事件的邮件。
唐晓琳死因仍是谜 或与其导师有关
无论是犹他州大学还是警方,目前仍未公布唐晓琳的死因。学校方面一直强调,由于调查仍在进行中,所以要对相关信息保密。
不过,一些犹他州大学的学生认为唐晓琳的死可能与她的导师萨发利安(Saveez Saffarian)对她施加了过大的压力有关。但该说法目前只是猜测。
有中国留学生在网络上表示,在唐晓琳离世后,她的导师第一时间删除了科研团队里关于唐晓琳和另一名中国女生的资料。“按照常理,出现这种情况导师应该在主页表示哀悼,这种反常情况的出现再联系到唐晓琳7年博士,发了6篇文章,还没有毕业,我们无法不怀疑导师的心虚和冷血。”该消息也得到了多位犹他州大学学生的证实。
为了查清该导师的相关做法是否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唐晓琳的死亡,还有学生表示,应向学校提出公开导师和唐晓琳最后一阶段邮件的要求,“主要是为了搞清楚唐的毕业计划,如果距离毕业还有距离,导师有没有指出距离在哪里,有没有措施帮助唐。”
微信公众号“CSSAUU”贴出的来自斯维恩的邮件中,这位负责人也表示:“为了预防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犹他大学研究生院会加强对导师和研究生的监管。学校有多种渠道,提供更多资源以帮助研究生在学术上取得成功。”
目前,唐晓琳的家属仍未公开露面和发声。唐晓琳的高中同学称,唐晓琳的多位初中同学都曾去找寻唐晓琳的家属,但发现联系不上。
“除了学校公布的消息,别的信息我什么也不会说,”一位犹他州大学的中国留学生说,“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团结起来,也希望学校能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复,如果真的涉及到对博士生的不公对待,这就不是晓琳一个人的事。”
事件回顾:
据海外网早前报道,10月10日,美国犹他大学物理与天文学系主任布罗姆利教授给系里所有学生发去了一封邮件,邮件中表示,系里来自中国的研究生唐晓琳已离开人世。当天,犹他大学校方也证实了这一不幸的消息。
唐晓琳的朋友曾在微博上透露,失联已8天的唐晓琳留下的最后踪迹是10月1日,她前往了金门大桥南侧的迎宾中心。那里是她曾在给朋友的留言中说要去结束生命的地方。
当地时间10月4日下午,来自波士顿、一位自称是唐晓琳朋友的网友用英文写道:当天唐晓琳花了大约5美元,乘坐了一辆优步(uber)到达迎宾中心。他还在寻人启事中提及“唐晓琳处于忧郁症中,可能会伤害自己。提供任何线索都会给予很高的奖赏。”15分钟后,这位网友更新状态称“我们在警察局,但是需要时间来通过法律程序。”晚上9点再次更新称:“警方已接管该案,谢谢大家的帮助。”而曾在脸书上登出寻找唐晓琳状态的几位网友,都删去了该信息。
从已知的唐晓琳的经历来看,她度过了漫长的读书生涯。根据寻人启事中的信息,2004年她进入北大就读空间物理专业,2008年本科毕业后去往美国读研究生,至今已是第9个年头。从时间上推算,这是她攻读博士学位的第7年,但仍未毕业。
《法制晚报》曾表示,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犹他大学的物理与天文学系每年招收将近20名研究生,同时提供有学费减免政策。但录取条件十分苛刻。
在知乎上,有网友从她的一张与人合照的照片背景里看到了“试管和移液枪”,这两样均与生物专业有关。随后该网友在一个科研社交网络服务网站“researchgate”上查询到,唐晓琳“在犹他大学的生物物理专业读PhD,做的方向还是难度相当高的病毒RNA(项目)。”
这位网友的言论引发了很多博士生,尤其是科研工作者的共鸣。与外界想象中的光鲜亮丽、前途似锦不同,他们往往要面对的是导师不让毕业、实验反复失败、花大量精力时间研究的项目“永远不会出来成绩”,即使毕业了可能也面临着压根找不到合适工作的尴尬局面。如果生物PhD能够有一个合理的退出/止损机制,或许这样的悲剧就可以避免发生了。”一位网友这样评论道。
一位自称是唐晓琳师妹、同在美国读书的匿名网友表示,唐晓琳“有时候要半夜去实验室守着实验,特别辛苦”,“记得有次和她吃饭,吃完了都晚上10点了,她还要回实验室看结果。”(综编/海外网 张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