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正文

中秋伴月竹叶青,让我找到了喝茶的仪式感

时间:2019-09-12 15:22:09 来源:北国网 评论:0 点击:

\

  赏月吟诗品茗,逢中秋月圆之际,邀三两知己、聚一家老少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传统文化。古往今来,无数诗词歌赋道出了其中奥妙,“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正如苏轼这首《水调歌头》所言,有情人天涯共此时,快哉!佳节之际,上一杯竹叶青,苍翠欲滴,清新自然,遇水直立,上下浮沉,道相思、诉衷肠、倾情谊,一口清茶一口饼,一啄一饮间涤清过往,笑谈百态,生活的仪式感顿从中来。

       上下浮沉苍翠欲滴
       吴清源感叹“修行一世,保持平常心”

\

  早在唐代就有了“茶道”一词,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明确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文学家王心鉴的《咏茶叶》 中写到:“千挑万选白云间,铜锅焙炒柴火煎。泥壶醇香增诗趣,瓷瓯碧翠泯忧欢。老君悟道养雅志,元亮清谈祛俗喧。不经涅槃渡心劫,怎保本源一片鲜。”

  生活需要仪式感,来感受当下一刻区别于其他任何时刻,而茶道是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行为艺术,它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呈现生活的仪式感。

  顾炎武曾道:“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认为饮茶是秦统一巴蜀之后才开始传播开来,肯定了中国和世界的茶叶文化,最初是在巴蜀发展起来的。这一说法,现已被绝大多数学者认同。

  早在唐朝李善所著的《文选注》中就有记载,“峨眉多药草,茶尤好,异于天下。”峨眉竹叶青可谓见证了中国茶文化核心茶道的创新发展之路。如今,产自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地峨眉山的竹叶青,50000颗茶芽方能精制出500g成品。圆润饱满的茶芽里,紧紧包裹的是春天的鲜醇。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的中国茶道,主要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心性合一。透明茶具中投入竹叶青,遇水直立,上下浮沉,苍翠欲滴,清新自然,中秋佳节,聚亲友对月品茗,“平常心”畅聊人生跌宕起伏,满满的仪式感中放下聚散、得失、胜败,笑谈风云。正如一代棋圣吴清源所言,“人生一世、修行一世”,和竹叶青有着不解之缘的他,享年百年曾经留下了许多茶道感悟,“无论输赢,保持平常心”。

       留一杯清茶的时间
       努力拼搏后涤清过往笑谈人生百态

\

  早前热映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原了唐代煎茶法。大唐盛世茶文化的璀璨,有以陆羽为代表的茶艺类茶道;以释皎然、卢仝为代表的修行类茶道;以常伯熊为代表的风雅类茶道……在这群嗜茶文人中,陆龟蒙与皮日休这两位地道的茶客更是写出了《茶中杂咏并序》《奉和袭美茶具十咏》,从茶坞、茶人、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等十个方面以诗相和。

  60多岁,拜30多岁的聂卫平为师,80多岁,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有人问金庸何以养生,他一语道破,不过一杯清茶而已。曾来到四川游历的他还曾专门将竹叶青带回香港,赠予好友蔡澜和倪匡。

  “人的成长是喝水的时代,然后是喝酒的时代,然后是喝茶的时代。人生百味,你总会经历如酒的自己,遇见如茶的你。”这是高晓松曾在竹叶青品鉴会上所言,人们总要在经历过比烈酒还烈的故事后,收拾起喝茶的心情。

  我们的生活总是繁忙而急促的,一桩桩一件件接踵而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然而,智慧的生活需要慢下来,放下慌张,放下彷徨,在中秋这个数千年文化诗意沉淀的节日里,努力拼搏后的我们,给自己留一杯清茶的时间,涤清过往,给亲友斟一杯清茶,笑谈百态。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