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互联网企业发力消费金融无疑是重大利好。目前,除传统的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企业已纷纷扎堆进军消费金融市场,电商、分期网站、P2P平台均有涉足。业内分析认为,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规模或超万亿。
消费金融万亿市场待启
目前业内普遍认为,互联网消费金融将拥抱一个万亿级市场。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达到15.4万亿,同比增长18.4%。而2014-2019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依然将维持19.5%的复合增长率,预计2019年将达到37.4万亿,是2010年的5倍。
与此同时,消费金融领域也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中国整体信贷余额达到8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个人信贷占比26.5%。个人消费信贷占个人信贷比例为66.4%,余额为15.4万亿,仅占中国整体信贷余额18.1%。
某业内人士表示,中国消费金融领域也就是未来整个国民消费,三到五年能够有70%的提升,按照去年GDP来讲,应该是六万亿的市场。此外,对比国内外中国还不是一个信用型的消费社会,在美国整个消费占比达到70%,而在中国消费占比仅为30%。
互联网公司鏖战消费金融
随着国家对消费金融的支持,除传统的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外,对规模和潜力都如此庞大的市场,一些电商、P2P平台、分期网站等互联网企业也纷纷加入战斗。
以电商为例,京东“白条”、蚂蚁金服“花呗”、苏宁等平台均在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发力。根据上述三家公司向中国网财经记者提供的数据,“双11”期间京东白条用户同比增长800%,占商城交易额比例同比增长500%。
互联网公司做消费金融主要有三大优势,一是将碎片化的数据搜集并加以分析有效利用;二是可以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比如借款用户不用再递交繁杂的申请资料;三是深入消费场景,让更多的个人体验享受消费金融服务。
征信问题成发展瓶颈
在传统金融框架下,未被纳入央行征信体系的个人就无法从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获得贷款。而据蚂蚁花呗“双十一”数据显示,有60%的消费者从未使用信用卡。可以看出,互联网消费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传统征信的空白。
但是,业内分析认为,征信问题仍然是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的最大瓶颈。
拍拍贷CEO张俊认为,行业发展的最大困境是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太差,数据孤单现象严重,政府数据不开放,导致平台的风控模型设计和发展上缓慢、成本高。另外,基于场景的消费金融太多之后,用户需要管理多个账户,体验会变差。
“目前有很多民间公司没有能力连接央行的征信系统,需要多年的积累。目前由于刚刚开始,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直到有一天,征信基础设施建得完善以后,会看到消费金融做起来更容易一些。”他强调。
传统的线下风控手段很难支撑互联网消费金融在效率、频次方面的诉求,那线上信用评分系统能否达到风控要求,是否有足够的有效大数据加以支持,这是考验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关口。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出现也为更多人的生活带来了改变,而互联网金融业的概念也由以前只服务中小企业而转变成可以服务于个人,所以央行征信的共享开放不但有利于其自身的完善,也有利于金融业的繁荣发展。”上海浩禄安捷财富董事长凌正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