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家,让天下没有难懂的生意!网约车新政一出,各路大神通过各种角度去唱衰滴滴,估计各大媒体编辑部也是乱作一团,要出奇招,要出奇文,要抢流量。标题角度必然要怎么犀利怎么来。不能采访程维,就路边随便拉一个司机采访下也行。毕竟主编压力给的任务是今天出稿。
大中午,又看见一个央财的大学老师写了一篇《滴滴已死》的标题文,大唱新政英明赞歌,大唱宏观经济下的一线交通多么优化,顺便再给首汽约车打个广告。完了说下滴滴就该死在铡刀之下,顺便吐槽下,滴滴背后的投资者计谋未得逞。。。。
“滴滴打车这家公司,从头到尾,最大的风险都是政策。”
滴滴这家公司从头到尾的最大风险都是”政策“,这个是从滴滴诞生的第一天就伴随而生的风险。也是滴滴早期很多投资人望而却步的最大原因。谁都很清楚“交通”这块大蛋糕,背后利益关联着太多。当时北京还在推行电话约车,还给每个出租车上安装一个硬件来做中控。
滴滴真正崛起是在傍上腾讯大腿之后,作为微信支付一大支付场景,滴滴也顺势而起。网约车行业进入白热化拼杀阶段,资本行业对滴滴这个草根团队其实没什么信心,大家都认为腾讯背后的“那根线”能帮助滴滴抵挡这个最大的“政策”风险。后来支付宝的加入,更是让整个出行市场沸腾起来。
一堆堆的出行公司开始打着各种旗号要分一块蛋糕,也造成了后期的“补贴大战”,市场上所有的投资人都明白,“政策”是天花板,我相信滴滴背后的投资人也很清楚这其中的风险。
但是,资本是贪婪的,如果有巨大的回报,就就值得冒巨大的风险。
“你的敌人越强大,你才有可能越强大”
创业者本身乐意挑战权威的一批人,企业为了赚钱,必然要挑战既有的利益集团。如果那个既有的利益集团本身就很穷,那么挑战的企业也必然饿死。
滴滴是近几年难得出现的资本+市场化的方式与既有利益博弈的一个项目,挑战着整个交通背后的利益集团,这个链条最终拼的都是谁的“那根线”硬。
虽然滴滴在政策擦边球的风险一直晃悠,也在大规模补贴战中胜出,滴滴还是在一直解决还是大家打车难的问题。如果说去除快车这个模块,交通就能得到改善,我估计大家也能认了。
可是,真的改变了吗?这个玩意就跟地铁涨价一样,涨价了就不堵车了?缓解了?
作为一家市场经济的公司,打破固有利益集团,重新分配利益。这个天经地义,又有何不可言?
“如果我们失去了挑战的勇气,那么我们将永远活在高墙之下”
滴滴的生死其实不用我等外人来嚼舌头,那是两个利益集团的交锋,中间涉及背后利益的衡量,也涉及决策人的立场。就业率,税收等等都是背后决策人思考的问题。一竿子划清界限,竿子太大,必然要惊起一片惊呼。就和滴滴的无声涨价一样,虽然没了补贴大战中的占便宜,但是也回归了市场本应该有的价格。
涨价这事就像喂小狗,原来每天一大盆的饭,换成了每天一小盆的饭。虽然总会汪汪几句表示不满,但是该吃的饭,还得吃。该打的车还得打。
作为创业浪潮中的一员,这座梦想城里永远有一根我们无法触碰的高墙,永远活在屋檐之下的“创新”,到底能走成什么样?
说实话,我很难想象。
滴滴提升的是效率
SO
午夜不用楼下苦等出租车
手机掉到车上
也不至于完全束手无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