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海外媒体报道,从去年三季度以来,美国银行和花旗银行总计关闭了389个实体网点。不仅网点在关闭,银行也在进行大幅裁员,美银表示计划在全球范围的分部缩减8000个工作岗位。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国内,各大国有控股银行物理网点增速都在放缓,甚至出现减少。2015年,工商银行营业网点减少了26个。银行的柜员数也有大规模缩减,2015年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的柜员减少数量都超过了4000人。
马甲袋金融研究员Frank认为,银行实体网点规模缩减是传统银行利润增速下滑的直观表现。
银行名称 |
营业收入(亿元) |
同比增长 |
净利润(亿元) |
同比增长 |
不良率 |
中国银行 |
4743.21 |
+3.94% |
1708.45 |
+0.5% |
1.50% |
工商银行 |
6976.47 |
+5.88% |
2777.2 |
+0.70% |
2.39% |
农业银行 |
5361.68 |
+2.90% |
1807.74 |
+0.74% |
1.43% |
建设银行 |
6051.97 |
+6.09% |
2281.45 |
+0.14% |
1.58% |
从表中可以看出,2015年四大银行的净利润增长速度放缓,近乎停滞。这与近年来中国经济转型期放缓的经济增长有密切的联系,宏观经济不景气,实体企业经营有困难,扩大再生产需求疲软,银行业必然受到牵连。不良贷款率较往年也有所上升,2016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到了1.81%,这也是影响银行利润的因素之一。所以国家在下半年出台了可以将不良贷款债转股的政策。
有些人认为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也对传统银行产生了冲击,争抢了利润。人们更愿意买一些马甲袋这样的高收益互联网理财产品而不是去银行存定期。马甲袋金融研究员Frank分析指出,互联网金融的目标客户与银行的客户冲突不大。人们购买互联网货币基金时,大都挪用了银行借记卡里的活期存款,这对银行的利润损失微不足道;互联网借贷产品面向的个人和小微企业也不是银行的客户。只是最近火热的消费金融抢占了银行的信用卡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份额,银行为此也在进行艰难的业务转型。
然而不要把这当作是银行业不景气,因为经济大环境影响和利率市场化发展,目前的国内银行营收只是回归到了正常的水平,告别了以前“躺着也能赚钱”的时代。通过关闭营业网点来削减人员开支毕竟治标不治本,不是长远的办法。银行关门店还有另一个真正原因,就是做线上业务转型。
近几年由于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网商银行出现了。作为银行,网商银行只做线上业务,没有线下网点,许多民营银行也有相同的特点。网商银行的目标客户上与互联网金融比较接近,因此可以完全脱离线下门店。
传统银行都有电子银行系统,大街小巷都找得到ATM机,大部分业务都无需人工办理,已经具备抛弃营业厅的条件。我们都会用网银,都能通过手机转账,应付一般的银行业务根本不需要去营业厅。商业银行也在大力推荐客户使用线上业务,相比人工服务,更加节省成本,并且快捷。这样看来关闭一些存款量不大的网点是水到渠成的事。
银行业务线上化依赖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但是现阶段有一群人对互联网还是比较陌生,那就是老年人。中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并且正在加速,未来老年人口的比重还会增加。对于老年人来说,掌握智能手机和网银的使用还是比较困难的。现在我们去银行营业厅门口看看,里面排队的大都是老年人。老年人还是更喜欢使用存折,也不会用支付宝交水电费,对电子产品不喜欢也不会用。
由于国外的移动互联网和银行线上服务更普及,银行的网点关闭风潮比国内更盛。国内由于相对较落后的互联网服务和老龄化的原因,暂时还没有见到那么多的关闭的网点,但新增网点减少的势头已经很明显,可以预见未来也是会逐渐减少的。国外的例子告诉我们,银行线下网点减少和裁员是银行业务转型和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