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联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人民在2016年春节七天中花掉了3000亿,同比增长15%,其中大约有17.5%的钱用于给他人买礼物。但一年过去了,我们买的那些礼物还被收礼人记得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近一半礼物完全被遗忘了,甚至根本没被使用过。
那么,2017年春节,我们该送什么礼物给我们生命中那些特别的人?
假如核战爆发,最想带走的是什么?
知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就明白了什么东西在别人眼里是珍贵的。美国加州大学的认知科学家John Sutton通过研究发现,人拥有一种“分布式认知”机制,因此看到某些物品的时候,会想起某段回忆,因此就会特别珍视这个物品。
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当我们遇到小学同学的时候,很容易想起大家都是小屁孩时在一起干的傻事。
一份特别的礼物也具有相同的作用。
2014年国庆节,我给三岁的小侄子送了一份很特别的礼物:“迷你鸭早教机”, 是风靡全球的高智能早教玩具。
这个胖嘟嘟的小鸭子,小侄子一见倾心,成天抱着不撒手,就连睡觉的时候也要放在枕边。每当邻居家的小昆昆在场,小侄子就开始炫耀,不停地拨动开关,让“迷你鸭早教机”讲故事、唱儿歌、说英语,只看得小昆昆心痒痒,也想玩一玩,可是小侄子又不让,于是两个小屁孩扭打在了一起……
很多年以后等他长大了,必定还记得这些童年趣事。
认知心理学认为,虽然人的大脑里的有关记忆会让“昨日重现”,但当大脑中的记忆片段非常模糊时,还不足以唤醒清晰的记忆。这个时候,周遭的环境、旧时的友人以及纪念物却可以帮忙。
本世纪初,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Maryanne Martin和Gregory Jones,在美国和欧洲展开了一项长达2年的研究。核心内容是询问参加测试者一个问题:假如只能从地震中抢救出一个物品,你会选择什么?
实验的结果是,那些看起来很贵重的物品,诸如汽车、电脑、包包等,惨败于那些貌似不起眼的物品,比如童年玩具、照片。
原因只有一个,玩具和照片能够唤醒记忆。
越特别越有个性越好
2016年上半年,澳大利亚心理学家Katherine Milkman和Todd Rogers进行了一项实验。两位心理学家在一个房间里放了一个碗,并放了一些回形针在碗里,然后把参加测试者带到这个房间,告诉他们如果他们离开房间的时候,从碗里拿走了一颗回形针,研究者就会向儿童福利院捐献1美金。
为了让其中50%的测试者记住回形针这回事,两位心理学家又给出了一个提示:“实验结束后,你们去前台领取报酬的时候,如果你们看到了一个大象的小雕塑,那是为了提醒你们要取走回形针”;剩下的50%的测试者并没有得到这条关于大象的提示。
一切准备工作完成后,所有的测试者一个一个地接受两位心理学家所谓的“测试”(跟实验毫无关系)。结果表明,那些得到了关于“大象”提示的测试者取走回形针的概率,比那些没有得到“大象”提示的高得多,也就是说,物品越独特,越能增强记忆,比如实验中的“大象”。
所以一旦我们精心挑选给别人的礼物,让他们想起了某段过去,那么这个礼物也会强化他头脑中的这段往事。如果有一天这件礼物不见了,他们会在某一天怀念这件特别的礼物,因为这样的礼物,实际上给了他们触景生情的机会,看到它,记忆就像潮水一般连绵不绝,这样的体验是让人感动的。
最好的礼物是金钱以外的东西
哈佛大学社会学家Eugene Halton曾经邀请纽约的100个家庭展开了一项研究,主要是问了他们一个相同的问题:你们家最重要的财产是什么?
这100个家庭回答的物品大同小异,但都不昂贵。有超过50%的物品是继承或者别人赠送的。尤其是在这100个家庭中,有些家庭极其富裕,但他们收藏的名画、名车并不被他们看作是最贵重的财产。
那么他们的回答到底都有些什么呢?全家福照片、结婚戒指、祖传的餐具等。很显然,这些物品总跟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时刻以及重要的人联系在一起。
所以,礼物昂贵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让这件礼物成为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正因为我们挑选的礼物可以成为亲人、朋友、同学、同事等人一生中特别珍视的物品,我们才需要更加“用心”挑选。当我们走进商场或者在淘宝、京东上挑选礼物时,我们应该回答自己一个问题:这个礼物能为某某带来回忆吗?
如果不能,说明我们还需要再下一番功夫。当然,特别的礼物并非一定要“特别”。当我们在冬天来临之际,衣柜里全是秋夏季用的薄袜时,收到了友人赠送的厚实袜子,我们也会欣喜地接受,并长久地记住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