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87年“公益”一词在中国出现并被使用,已经一百三十年了,一个世纪多,历史变迁,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观也有所不同,但是公益的初心未变,让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受益这一单纯的愿望也一直未变。为他们带来阳光,带来活力,带来积极向上的态度,就是坚持公益的价值观。
公益活动种类有很多,多为个体自发的公益行为后演变为有组织地开展各种公益活动,随着部分人群经济实力的增加以及思维方式的转变,帮助他人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一种良好风气,随着公益队伍的不断壮大,各公益行动形式也越来越多样,投入也越来越大,帮助的人群覆盖面也越来越广。
之前,许多人对公益活动的理解还停留在捐钱捐物、扶持社会公益组织上,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公益组织更加关注各人群的心理健康状态,因地制宜地给予帮助。例如援建校舍,例如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的自力更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农民生产的产品,过去也许因为信息不畅销售渠道不足而滞销,现可通过各平台销售,让消费者也能吃到真正新鲜、无公害的农产品,可谓是精准扶贫了。而产品的销售走出农村,走入千家万户,改善了农民的生活。
有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农民也接触到现在的互联网新时代,真正让时代成为一个全民公益的时代,比起直接给予他们钱财,以一种更加缓和的方式,让孩子们拥有追求梦想和选择的机会,并且帮助他们通过互联网了解时势,这是公益思维的转变,是良性的转变。
人应当时刻具有高度责任感,心怀感恩。不但表现为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平时日常也可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人是不断发展的,但最初的本心切莫未变,本心不变,达到卓越领域也是迟早的事。